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品房预售与一般商品买卖行为不同。在商品房预售市场,购房者看到的是房屋的主体框架,甚至仅仅是图纸模型等,具体配套、细节只能看模型想象,而且购房者购买的仅仅是房地产开发销售部门的一纸承诺,真正的房屋交接尚未形成,这些都为开发商为预售欺诈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预售欺诈行为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有较大危害性。首先,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增加了消费者的消费成本和经营者的交易成本。其次,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违反了公正、公平、公开、有序的原则,造成经济生活的紊乱。第三,扭曲了价格信号,误导了市场主体行为,影响价格机制作用的发挥。第四,推动了物价上涨。预售欺诈的目的是要抬高价格,获取超额利润,因此,当预售欺诈行为大量发生时,必然会推动物价水平普遍上涨。为了更好地保护购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证期房市场的健康发展。本人认为,一方面,要求购房者认清这些欺诈行为的真面目,并有意识的加以规避;另一方面,还要求国家为购房者维护其合法权益提供一个较为安全的制度保障。从结构上,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概念、特征和原则。商品房预售对加速房地产开发,活跃房地产市场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商品房预售又是一种市场风险大、国家干预性较强的附着融资功能的交易制度,为很些多非市场风险和交易问题留下了制度漏洞。目前,有关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法律法规不是立法层次太低,就是可操作性太差,给法官办案带来了困难。为此,了解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原则也很有必要。具体而言,有利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原则、公平交易原则、意思自治原则、保护弱者权益原则等均对识别商品房预售欺诈行为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这部分是本文研究的起点。第二部分,从整体上对商品房预售欺诈行为予以分析。由于商品房预售市场的运作和监管尚未成熟,使得各种违反房地产交易秩序的行为层出不穷,有时候还带有隐蔽性。在实践生活中,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识别的慧眼。对商品房预售市场价格欺诈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必须认清楚。该部分为下文认清几种典型的预售欺诈行为打下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列举了商品房预售市场的几种典型的欺诈行为。分别是利用商品房销售宣传广告为欺诈行为、利用认购书为定金欺诈、违反明码标价为欺诈行为、利用“一房多卖”为欺诈行为。通过案例导入的方式引出这几种欺诈行为,指出购房者在商品房预售过程中认识的误区和盲点,加以细致的地分析,以期购房者能够识别这些行为,在办理一系列购房手续时提高警惕。第四部分,从宏观上对完善商品房预售市场中购房者的权益保护机制和措施作了一个肤浅的探讨。上文内容主要是从购房者的角度讲如何预防预售欺诈,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首先,国家必须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预告登记等制度;其次,政府还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强化自身责任;最后,通过多种渠道,加强购房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是尤为必要的,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