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牡丹花黄酮的检测、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63022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丹为我国著名花卉,被称为“万花一品”、“冠绝群芳”的“花王”。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中最重要的是抗氧化活性。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原牡丹花黄酮的比色测定方法,确定了大孔吸附树脂法精制牡丹花黄酮的工艺条件,同时采用多种反应体系研究了中原牡丹花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并对中原牡丹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结构进行了初步鉴定。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借助于紫外扫描,通过对氯化铝显色法、硝酸铝-亚硝酸钠显色法和直接测定法3种比色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的对比和方法评价的研究,确定了直接测定法(测定波长为350nm)是一种操作简单、结果较准确的方法,以芦丁为标准品,可用于中原牡丹花黄酮含量的快速测定。  (2)比较了21种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吸附特性,筛选出了适合吸附中原牡丹花黄酮的树脂,研究了牡丹花黄酮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动态吸附特性和解吸条件,并确定了牡丹花黄酮的适宜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蓝深LS-303大孔吸附树脂对牡丹花黄酮有较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吸附溶液的pH值为6.0,上样浓度为6.92mg/mL,上样流速为0.72mL/min,高径比为10∶1,洗脱剂为90%的乙醇溶液,洗脱流速为0.72mL/min。牡丹花提取物中的黄酮经蓝深LS-303树脂床吸附分离后,黄酮含量由12.17%提高到77.01%,回收率为96.6%。  (3)研究了中原牡丹花“大棕紫”花色素粗提物和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牡丹花黄酮在不同试验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浓度条件下,牡丹花黄酮的还原力略低于抗坏血酸而显著高于芦丁,但粗提物的还原力比抗坏血酸和芦丁都要低;牡丹花黄酮对DPPH·和HO·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量效关系,牡丹花黄酮、粗提物、Vc和芦丁对 DPPH·的半清除浓度(EC50)分别为80.72μg/mL、287.74μg/mL、81.52μg/mL和141.45μg/mL,其中牡丹花黄酮与HO·反应的速率常数为8.521×107L·g-1·s-1。在脂质体氧化体系中,牡丹花黄酮可通过清除水溶性过氧自由基及脂过氧化自由基作用抑制小鼠肝匀浆和AAPH诱导的卵磷脂脂质体氧化。  (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电喷雾电离质谱联用技术(HPLC-DAD-ESI-MS)分析了“洛阳红”花瓣中黄酮化合物,初步确定了中原牡丹花中8个黄酮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分别为:槲皮素-二糖苷(六碳糖+六碳糖)、山奈酚二糖苷(六碳糖+六碳糖)、异鼠李素二糖苷(六碳糖+六碳糖)、木犀草素二糖苷(甲基五碳糖+六碳糖)、木犀草素单糖苷(六碳糖)、芹黄素二糖苷(甲基五碳糖+六碳糖)、芹黄素二糖苷(六碳糖醛酸+六碳糖)和金圣草素单糖苷(六碳糖)。其中槲皮素-二糖苷(六碳糖+六碳糖)、异鼠李素二糖苷(六碳糖+六碳糖)、木犀草素二糖苷(甲基五碳糖+六碳糖)、芹黄素二糖苷(六碳糖醛酸+六碳糖)和金圣草素单糖苷(六碳糖)为牡丹中首次报道。
其他文献
对旋式通风机作为一种新型的叶轮机械,因其结构紧凑、安装使用方便、全压高等方面的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风机企业的普遍重视。但是人们对对旋式通风机的运行原理还不够了解,尤其是对前后两级动叶之间的匹配关系了解甚少。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因前后两级叶轮的叶片安装角不匹配导致出现前后两级叶轮压头不匹配和两级电机功率不匹配的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和CFD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可以借助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风机内部的复
煤是工业中常用的原料,且大多以粉体的形式使用,因此煤粉的流动性对生产有重要的影响。煤粉在料仓内的流动特性除与煤粉自身的性质有关以外,还与料仓壁面材料的性质有重要关
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应用是当今为缓解环境压力探求新能源的焦点。从而使得生物质能技术的研究成为了世界重大热门课题之一。生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占生物质总量的40%~96%。
以炉膛能量平衡方程、钢坯和炉围热传导方程为基础,建立模拟炉子热过程的简化模型(即三元模型),求解了炉气温度、钢坯及炉围温度场(即断面温度分布)。将辐射交换面积的概念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