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作大豆苗期茎秆抗倒特征及其与木质素合成的关系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010a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中,倒伏是制约大豆高产和优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根据套作大豆苗期发生倒伏和茎秆藤蔓化与倒伏并发的特殊性,筛选适合于套作大豆苗期的抗倒伏综合评价指标,分析大豆抗倒伏能力与藤蔓化的关系,并系统研究大豆茎秆形态特征、力学特征、解剖结构特征和茎秆中木质素含量及相关合成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耐荫抗倒伏性的大豆品种抗倒伏能力形成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遮荫程度对大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抗倒伏性综合评价指标的筛选鉴定试验,获得由植株主茎长、茎粗、茎秆抗折力和地上部生物量4个因子组成的抗倒伏指数[(茎秆抗折力×茎粗)/(地上部生物量×主茎长)],确认在大豆播种后35 d时的抗倒伏指数与实际倒伏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o.946),能够准确的反映套作大豆苗期抗倒伏性的差异,适合于评价套作大豆苗期的抗倒伏能力。2.茎秆形态特征影响套作大豆苗期抗倒伏能力。套作种植显著增高植株主茎长,降低茎粗和地上部生物量,且耐荫抗倒伏性强的大豆品种变异幅度较小。相关分析表明,实际倒伏率与植株主茎长呈显著正相关,与茎粗呈显著负相关;同时,实际倒伏率与加权藤蔓化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460)。在套作大豆实际生产中,植株主茎短、茎秆粗、茎秆藤蔓化程度轻是大豆抗倒伏能力强的具体体现。3.茎秆力学特征影响套作大豆苗期抗倒伏能力。套作种植显著降低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相关分析表明,实际倒伏率与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均显著负相关。耐荫抗倒伏能力强的大豆品种在套作模式下其茎秆抗折力较大,抗倒伏指数较高,表现出较强的抗倒伏能力,田间实际倒伏率低。4.茎秆解剖结构特征影响套作大豆苗期抗倒伏能力。套作种植显著降低茎秆横切面面积、髓部面积、木质部面积和木质部占横切面的比例,显著提高髓部占横切面的比例。相关分析表明,茎秆的横切面面积、髓部面积、木质部面积和木质部占比与实际倒伏率均显著负相关,髓部占比与实际倒伏率显著正相关。茎秆较大的木质化部面积、木质部占比及较小的髓部占比是大豆抗倒伏能力强的解剖学特征。5.茎秆中木质素含量及相关合成酶活性影响套作大豆苗期抗倒伏能力。套作种植显著降低大豆茎秆中木质素含量和相关合成酶活性,耐荫抗倒伏性强的大豆品种其茎秆木质素含量高,苯丙氨酸转氨酶(PAL)、4-香豆酸:CoA连接酶(4CL)、肉桂酸脱氢酶(CA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强。相关分析表明,套作大豆茎秆木质素含量与实际倒伏率呈显著负相关;与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显著正相关;与4CL、 CAD在整个苗期均呈显著正相关,与POD、4CL在玉米大豆共生34 d前呈显著正相关,34 d后相关性不显著。较高的茎秆木质素含量是提高套作大豆抗倒伏能力的生理基础,而4CL、CAD活性是木质素合成和套作大豆抗倒伏能力差异形成的酶学机制。6.不同遮荫程度对大豆抗倒伏能力有显著影响。遮荫程度越严重,植株主茎越长,茎粗、地上部生物量及茎秆中木质素含量越低,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越小,植株抗倒伏能力越弱,倒伏率越高。选用适宜的玉米大豆品种搭配和宽窄行配比以改善套作大豆的光照环境,能够提高大豆抗倒伏性能。
其他文献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品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探讨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及其预测方法,以便能更好地利用杂种优势。分子标记的发展与应用,为深入研究作物的杂种优势现象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技术平台。 油菜是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均约占世界的1/3,均居世界首位,其中杂交种种植面积超过栽培总面积的30
菌核病是严重影响新疆油葵产量和品质的真菌性病害。由于传统的育种方法周期长,效率低,受抗性基因资源匮乏的限制,易出现抗性退化的现象,并且具有有性杂交不亲和障碍,使得利用这种方法很难得到具有抗性的优良品种。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农杆菌介导法成为改良作物品种的主要技术手段。天麻抗真菌蛋白(Gastrodia Antifungal Protein,简称GAFP)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蛋白质,它对许多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主要病害,由于条锈菌高度变异和抗源利用不合理易导致品种的抗性丧失并造成重大产量损失。摸清小麦不同类型代表性品种的抗条锈性遗传基础,对抗病育种和合理利用抗源进行基因布局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持久抗性品种、农家品种、慢锈性品种和甘肃陇南生产品种的抗条锈性鉴定、基因推导、温敏抗性检测、常规杂交分析等,明确其抗性组分及所含抗条锈病基因和遗传抗性特点,发掘新基因,利于解析抗性遗传模
以2个水稻杂交组合的F2~F4代为材料,连续两年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尚志、梧桐河三个试验点按当地高产育种目标进行选择,F3代育种材料于2005年在上述三个试验点,以同一方案进行生态实验以便分析生态条件对水稻杂交后代的选择效应以及其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地选育的材料存在显著差异。1、F2代变幅较大的农艺性状为:有效穗数、单株穗重、秆重和每穗总粒数。2、各地的最佳生育期日数为:哈尔滨1
Like other subjects,disaster risk science has developed its own vocabulary with glossaries.Some keywords,such as resilience,have an extensive literature on de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