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团簇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与磁性超原子的理论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sq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具有未充满的d电子层结构,过渡金属团簇往往表现出体材料不具备的奇异的磁学性质,鉴于其在磁信息存储材料、电子自旋器件领域的潜在应用而被广泛研究。其中,13原子过渡金属团簇相比于相邻团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时间飞行质谱实验中有较高的获得几率,而且13原子可以构成最小的二十面体,这一高对称性的结构往往具有与相邻团簇不一样的性质,所以13原子过渡金属团簇是团簇研究的一个热点。实验测得Mnn团簇的原子平均磁矩在n=13处出现局域最小值,理论研究也表明团簇Mn13团簇内原子磁矩之间呈现反铁磁性耦合,导致其原子平均磁矩约为0.23 μB,远远小于孤立Mn原子的自旋磁矩。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改变Mn原子磁矩间的耦合方式,使Mn13团簇成为具有巨大自旋磁矩的磁性超原子,引起了理论研究者的研究兴趣。随着团簇磁性检测实验技术的不断进步,主要是X射线磁性圆二色谱实验,实现了将自由团簇的自旋磁矩和轨道磁矩对总磁矩贡献的分离,为团簇轨道磁矩和磁各向异性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铁磁性金属Fe、Co和Ni作为经典磁信息存储材料的主要组成,一直备受人们关注,通过掺杂具有较强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的4d/5d原子以提高团簇的轨道磁矩和磁各向异性能,分析团簇组成及轨道间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与磁各向异性能间关系,对推进团簇在高密度磁信息存储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本论文中,我们运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通过对Mn13团簇进行掺杂和核壳化以实现对自旋磁矩的调控,进而获得巨磁性超原子;为了探究自旋-轨道耦合效应与团簇结构和磁性间关系,对13原子Fe-Pt、Co-Pt、Ni-Pt和Co-Rh合金团簇的磁性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分析团簇的自旋磁矩、轨道磁矩、磁各向异性能与自旋-轨道耦合作用间关系。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TM@Mn12@Au20(TM=Fe,Co,Ni,Ru,Rh,Pd 和 Pt)团簇的磁性对Mn13团簇同时进行了中心原子替代性掺杂和内包含于Au20笼,形成三层嵌套结构,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对 TM@Mn12@Au20(TM=Fe,Co,Ni,Ru,Rh,Pd 和 Pt)团簇的磁性做了系统的研究,为了对比,TM@Mn12(TM=Fe,Co,Ni,Ru,Rh,Pd和Pt)团簇也进行了结构优化和能量计算。将TM@Mn12内置于Au20笼内的内嵌能De均为正值,表明TM@Mn12团簇易于内置于Au20笼内形成稳定的三层核壳结构;与Mn13团簇相比,TM@Mn12@Au20(TM=Fe,Co,Ru,Rh,Pd和Pt)团簇的总磁矩得到增强,其中中心原子Fe掺杂后形成了具有巨磁性的超原子,团簇的总自旋磁矩高达52 μB,磁矩增强最大。对团簇内原子间平均距离的计算表明,Au20的外壳有助于增大中心过渡金属原子和Mn原子(TM-Mn)及中间层Mn原子之间(Mn-Mn)的平均距离,使得原子间自旋磁矩由反铁磁性耦合向铁磁性耦合转变,进而引起磁矩增强。2.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对ConRh13-n(n=0-13)团簇的结构和磁性的影响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对ConRh13-n(n=0-13)团簇进行了系统的线性(GGA+U)和非线性磁性(GGA+U+SOC)的研究。团簇的基态构型随着n值的增大,经历了从DSC到ICO,最后为HBL的变化,计算中考虑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对结构和自旋磁矩没有明显的影响,Co原子数为1-9时,团簇的总自旋磁矩趋于常数21 μB,原因有二:相似的几何构型,不同原子比例下,原子的总配位数相同;Co、Rh原子的价电子构型相似;考虑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的非线性磁性的计算表明:ConRh13-n(n=0-13)团簇的轨道磁矩约为相应自旋磁矩的7-13%,其中CoRh12和Co11Rh2团簇的轨道磁矩具有较高的各向异性,这与分子轨道各向异性程度、团簇结构对称性及原子轨道间成键强度相关;Co4Rh9、Co5Rh8和Co9Rh4团簇具有相对较高的磁各向异性能。以Co3Rh10团簇为例分析了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对磁各向异性能的贡献,Rh原子内d轨道间相互作用对磁各向异性能做主要贡献,其中dz2-dyz轨道间相互作用的贡献为7.48 meV,是磁各向异性能的最主要来源。3.十三原子Fe-Pt、Co-Pt和Ni-Pt合金团簇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与磁各向异性能的理论研究通过考虑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对FenPt13-n、ConPt13-n和NinPt13-n(n=0-13)团簇进行了非线性的磁性研究。结果表明,掺杂Pt原子后,铁磁性元素原子Fe、Co和Ni的原子平均自旋磁矩均得到了提高,团簇自旋磁矩的各向异性程度很小;Fe-Pt体系的轨道磁矩表现出最强的各向异性,其中,当n=1,2,8和9时,FenPt13-n团簇的轨道磁矩各向异性程度相对较高,与此相对应,Fe2Pt11,Fe8Pt5和Fe9Pt4团簇具有相对较高的磁各向异性能,但Co-Pt、Ni-Pt体系中并未出现类似的完全对应关系;Fe-Pt体系具有相对较高的磁各向异性能,其中Fe8Pt5的磁各向异性能最高,易磁化轴为x方向,在磁化方向x与z之间的各向异性能ΔEx-z为29.21 meV;对Fe8Pt5团簇内轨道间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对磁各向异性能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发现Pt原子的dxy-dx2-y2轨道间及dxz-dz2轨道间相互作用的贡献是Fe8Pt5团簇总磁各向异性能的主要来源。
其他文献
多式联运作为一种新型经济高效的运输方式,目前已经在我国得到了普遍运用。多式联运货运枢纽作为多式联运作业过程中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节点,承担了货物转运作业的重要功能。科学合理的货运枢纽选址不仅可以提高多式联运作业效率,降低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总成本,还能够降低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实现低碳经济,推动多式联运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本文提出在考虑碳排放的前提下,对多式联运货运枢纽的选址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的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出行需求的增加,汽车数量迅速增加,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模式使得能源消耗过快且污染较大,因此绿色环保、高效率、低噪音、无接触的磁浮汽车正被人们所期待。本文利用永磁电动悬浮技术,提出了一种可用于磁浮汽车的Halbach径向永磁电动轮悬浮系统。该系统结构与径向磁浮轴承相类似,将其动子改为车轮,定子转换为车子运行的导体板道路,当车轮有一定转速时,与导体板有相对运动。进而磁轮与导体板中感
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J.Toynbee)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是继斯宾格勒(Oswald Arnold Gottfried Spengler)之后文明形态史观集大成者。其鸿篇巨著《历史研究》(A Stud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水平,维护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国家推出最低工资制度,希望通过制度手段干预劳动力市场,弥补市场失灵,优化社会福利。但现实
在语境层,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交际是国际商务语类内常见的两个亚语类,也是国际商务交际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前者为国际商务交际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后者贯穿国际商务交际全
伴随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帮助教师队伍建立过硬的职业素养与全面的行业素质,将是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向。建立健全即符合教师实际需求又具备先进理论支撑的教师
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作为城市交通系统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有效的出租车空间需求分析对于了解出租车司机运行和乘客需求偏好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利用2017年纽约市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出行数据以及土地使用、社会经济和交通相关数据,以纽约市出租车及豪华轿车委员会(NYCTLC)划分的出租车分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分析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的空间需求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主要内容如下:1)总结影响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需求的相关文献
空间法是外空全球治理重要的法律保障。现行的空间法体系主要由五个外空条约与国际习惯法及法律的一般原则组成的硬法与一系列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软法规范组成。随着空间活动
喷丸强化是一种有效提高材料疲劳强度的表面强化技术。航空铝合金弓形结构框在喷丸强化后会产生弯曲变形,不能满足航空结构件精密化制造要求。通过喷丸工艺参数优化,有效控制和降低结构件喷丸强化变形,对于提高喷丸强化工艺水平和结构加工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弓形结构框喷丸强化变形预测分析过程复杂、分析工作量大的问题,基于ABAQUS软件二次开发,研发了面向航空飞机典型复杂结构喷丸强化变形预测快速分析的有限元
钯基催化剂是化学和化工反应过程中的常用催化剂。改善金属钯的催化性能常用方法有加入添加剂、改性载体和加入第二组分金属形成合金。实验发现B原子填隙的Pd催化剂表现出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