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制一直是形式语义学和句法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话题。而对于汉语时制的研究,学术界一直在探索但迄今未有定论。其中汉语中是否存在时制一直是最有争议的问题。一些学者认为汉语是没有时制的,例如Hock&Krifka(2002),尚新(2004),徐烈炯(1985)等;而像Sybesma(1999),李艳惠(1985,1990),Chiu(1993),黄正德(1998,1999),林璋(2003)等学者则认为汉语中是有时制的。本文对这两种观点分别进行了分析,发现汉语无时制论并不能为其观点提供令人信服的依据,而汉语有时论就汉语的时制标记到底是什么也一直没有统一的说法。本研究在句法学的框架下,基于Sybesma(2007),Tang&Lee (2000)和Chomsky(1995)等对时制的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汉语的时制标记及其句法表征。为了解释汉语时制的这两个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汉语有没有时制?2)为什么说汉语中传统意义上的时制标记“了1”和“来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时制标记?3)如果说汉语有时制,那么汉语中的时制标记到底是什么?汉语时制的句法表征又是什么?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三个假设。第一个假设提出汉语中存在时制;第二个假设认为“了1”是完整体标记而“来着”是语气词;第三个假设汉语的时制是以隐性的形式存在的。并且本文提出了汉语时制一致假设,将时制和时间副词,体以及动词联系在一起,推测出汉语的时制句法结构。如果本文的分析是正确的,那么汉语和其他语言在时制上的区别就仅仅在于形式上,而并非本质上的。例如,英语是通过动词的屈折变化来表达时间的含义,而汉语展示的是时制一致的过程,也就是说位于C的时间副词决定了T,继而再确定Asp。由于一致特征的核查不需要在PF阶段出现,所以汉语时制是以隐性的形式存在。同时本研究也为研究其他语言的时制提供了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