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规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ao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换句话来说,信息资源已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贡献了相当大的比重。个人信息作为信息资源的关键一环,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侵害在我们周围不断上演,这些不法行为形式多样,涉及到各个方面,从不同维度来逐渐侵蚀个人信息的安全。而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在社会危害性上已经愈发凸显,个人信息合法权益面临着强烈的冲击,该行为用社会“顽疾”形容也毫不夸张,探求法律规制路径,健全个人信息的法治保障已然迫在眉睫。上述背景之下,本文对非法使用个人信息的相关立法概况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与梳理,以《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及内容对前置法进行分析,对刑法的相关立法也一并叙述,指出前置法与刑法在对非法使用行为规制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缺憾;其次,对采取刑法规制非法使用行为的必要性进行讨论,围绕非法使用行为本身、行为背后所关联的法益、对体系的积极价值予以展开,突出刑法规制该行为的适当性;然后对非法使用行为的立法规制论与解释规制论两种观点进行阐述,并强调当下立法规制论的可行性,通过参考国外的相关立法,对各国现有立法进行思考,并做一定的借鉴和总结;最后一章即关于规制非法使用行为的路径构建,将非法使用行为进行类型化展开,分别探讨不同情形之下所应采取的规制手段,一方面需要在规制上实现刑法与前置法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结合有关学者观点,对确需刑法规制的行为通过修改当下的刑法条款,实现对严重侵害个人信息权益行为的有效规制,并考虑引入资格刑这一方案,在重点领域和行业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
其他文献
自1996年《行政处罚法》颁布实施,对应受行政处罚行为是否包含主观要件始终未有定论,并演化为“客观归责”说及“主观归责”说两大派别,根据相应立场持“裁量要件”说及“构成要件”说。2021年《行政处罚法》迎来重大修改,第三十三条细化“轻微不罚”并新增“首违不罚”与“无错不罚”规定。从立法层面确立行政处罚责任主义,肯定应受行政处罚行为的主观要件,终结行政处罚的“客观归责”观点,为更好地保障当事人权益迈
学位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颁发并启用,对诸多内容进行了修改扩充,尤其是对《物权法》中的许多规定进行了修订。《民法典》第404条将“正常经营买受人”规则的范围从原有的浮动抵押权扩大至各种形式的动产抵押权,这大大拓宽了《物权法》中该规则的覆盖面。虽然学者们对该变化持不同看法,但客观来看该变化有利于借助规范化提升交易效率,进而优化营商环境。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看,这项规则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信任,提高
学位
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和业主维权意识不断提升的同时,我国物业纠纷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多。其中,物业服务合同效力的认定常是案件争议的焦点,合同效力认定结果不仅关系到业主的居住权益和物业公司的商业利益,更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通过案例检索的方式发现,当前各地法院对业主撤销权能否对物业服务合同的效力产生影响采取了不同的裁判路径,进而导致合同效力认定多样化,并引发责任承担主体、利益损害救济不明等后续问题
学位
收养登记行为涉及民事与行政双重法律关系,对其法律性质定义存在争议,而因其性质的特殊性往往导致裁判分歧的发生。收养登记机关负有审查登记的义务,但现行法律对审查的标准未予明确规定,司法审查中往往需要对实体条件的具体分析来确定。对被收养人健康成长利益有重大影响的,应适用实质审查的标准,且该审查的内容需在登记机关的审查能力范围以内。法院在对收养登记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时,首先应当明确司法审查的标准,确定司法
学位
行政公益诉讼中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标准是该制度中的核心问题,《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四款的规定尚不足以明晰审查标准,目前司法实践中主要以行为标准和结果标准作为遵循,行为标准和结果标准虽然在法理层面上有其独立的价值,但是也在司法适用中暴露出明显的问题,因此建立可行的审查标准上需要综合考量两个标准的优缺点加以结合分析。如何实现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中确立相对准确、客观合理的判断,这一问题背后涉及到司
学位
实践中,互联网金融门户存在冷静期规则的告知不明确和适用不统一的问题。以支付宝和理财通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门户,在理财产品的购买中已经设置了冷静期规则,只是撤单选项比较隐蔽。立足于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特点,设置互联网金融门户消费者冷静期规则,可以更好地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更好地规范数字时代下互联网金融零售市场。本文以理财通和支付宝为例,着眼于对互联网金融门户消费者冷静期规则的构建。全
学位
随着网络传播中各类“用户创造内容”的爆发式增长,同人作品、视频混剪、游戏画面直播的火爆背后潜藏着侵权的法律风险,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即其创作过程和传播的热度都建立在他人作品之上。过去,同人作品由于其传播的范围窄小且几乎无营利,一直处于被“宽容使用”的灰色地带。而同人作品大量涌现且不仅仅限于爱好者之间无营利的交流的背景之下,同人作者面临的侵权风险更大,而原作者也更加可能对同人作品的态度变得严厉,如何协
学位
仲裁中的调解作为一种复合式的纠纷解决方式已被我国《仲裁法》所确立,并强调了根据调解协议达成的仲裁调解书与仲裁裁决书在法律上具有同等效力。由此可见,仲裁调解制度在我国仲裁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我国仲裁特有的一项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仲裁案件通过调解的方式结案。但我国《仲裁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仲裁调解司法审查的有关内容规定得较为简陋且缺乏准确性,在实践中引发了诸多争议及法律问题
学位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五大经济特区先后获得了中央授予的立法变通权,随后经济特区立法变通权得到我国《立法法》的确认。各经济特区运用立法变通权对不适应改革发展的上位法进行突破和改变,为经济特区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和法治创新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经济特区立法变通权在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制约其功效的发挥。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特区仍然需要运用立法变通权进行
学位
风险社会背景下,传统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制呈现出局限性。以此为契机,刑事合规逐渐走入刑法学界的视野。刑事合规作为一个发源于美国的犯罪治理理念,已经在域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国化成果也颇丰。从国家的视角出发,刑事合规是保障企业守法的制度工具;从企业的视角出发,刑事合规是保障员工行为合法的组织措施。这概括了合规能够在刑事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在刑事实体法领域,合规逐渐与我国单位犯罪制度相联系,将合规作为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