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基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形态也在发生着转型,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教育领域从教师被动地教转化成了学生主动地学。自新课改以来,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已能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为了更好的优化教育,教育界越来越倾向于将美学与教育相结合,这其中就包括教师的语言艺术。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主要途径,是实现信息交流的最基本手段。课堂教学语言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知识、与学生进行交流情感的载体,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再现。无论课堂形式如何多样化、教学手段如何多样性,最终都要通过语言来实现,因此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本文所说的教学语言,是指生物学语言和课堂教学语言。前者是指描述生物体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语言,后者主要指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所用的语言,与其它学科教学中所使用的课堂教学语言有相同点。本文旨在从教师教学语言方面入手,探究教学语言对生物教学质量的影响,从而优化教师教学语言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现行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为基础,以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研究法分析了教学语言艺术化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论文理论部分从教学语言艺术性的三个概念着手,分析了国内外对教学语言研究的现状,突出了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传统教学语言之间的区别,强调了并不是一味的抛弃传统语言,而是把握其精髓,在其基础上实施艺术性。以语言、心理和教育理论三大方面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着重分析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论文实施部分,以扬州中学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在实施前以调查问卷形式对两班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并对比了他们的成绩,成绩经SPSS软件分析,不存在显著差异;实施后,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各项数据,后测成绩采用SPSS软件分析,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实施教学语言艺术化确实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总结了论文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教师应如何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如何更好地实施教学语言艺术化,并对教学语言艺术化的大范围实施作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