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贮玉米是当今玉米利用乃至整个农牧业协调发展的导向之一。本试验于2003-2004年研究了五个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的生理特性与饲用营养价值形成规律及适宜的种植密度与收割时期,将玉米青贮栽培与饲用价值联系起来,旨在为青贮玉米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由于其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净同化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等生理特性的不同,最终导致物质积累量的差异和分配不同。各青贮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雅玉8号>燎原青贮玉米2号>川单21>成单22>新青2号;由于含水量不同,鲜物质产量表现为:雅玉8号>成单22>川单21>燎原青贮玉米2号>新青2号;玉米果穗产量表现为:雅玉8号>燎原青贮玉米2号>成单22>川单21>新青2号。干物质分配以雅玉8号的玉米果穗和叶片所占百分比最高,新青2号最低,川单21、成单22和燎原青贮玉米2号三者差异不显著。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的鲜物质、干物质积累量对密度的反应不同,但总体上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干物质分配受密度影响较小。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各器官营养物质含量不同,营养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也不相同,全株干物质各营养物质含量也因品种而异。就营养物质含量而言,粗蛋白含量成单22最高,其次是新青2号、雅玉8号和燎原青贮玉米2号,川单21最低;粗脂肪含量以雅玉8号最高,川单21最低,成单22、新青2号和燎原青贮2号居中;粗纤维含量新青2号最高,川单21最低,成单22、雅玉8号和燎原青贮2号差异不显著;五个品种的粗灰分含差异不显著;无氮浸出物含量以川单21最高,新青2号最低,其他的差异不显著。由于干物质中营养物质含量的不同及干物质积累量的不同,营养物质积累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极大的差异,均以雅玉8号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及无氮浸出物的产量最高,其次是燎原青贮玉米2号、成单22和川单21,新青2号最低。营养物质含量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小,但其积累量受种植密度影响大,总体上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 本研究提出了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的评价体系,并利用此体系选出了最优品种(雅玉8号)和各品种的最佳收获时期。雅玉8号和燎原青贮玉米2号最佳收获时期为抽丝后42d左右,川单21和成单22为抽丝后35d左右,而新青2号则提前到抽丝后28d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