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不断被压缩,各种野生植物的分布规律、种群动态特征、格局类型均发生较大的变化。本文以市(县)域为单位,采用“样方法”和“实测法”对海南省万宁市的野生保护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来分析地形因子与野生保护植物之间的关系,并以野生龙眼、青梅、蝴蝶树、海南大风子为例,从种群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时间序列预测、空间分布格局等方法分析野生保护植物的种群动态趋势及格局类型。另外,以野生荔枝为例,对比分析万宁自然保护内、外的分布格局以及种群动态特征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万宁市国家级保护植物共23种,占我国重点野生保护植物(共计307种)的5.86%,占海南省重点保护植物(共计43种)的42.86%,可见万宁市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相对丰富;野生保护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200m-300m的中海拔地段,且物种数在阴坡、半阴坡上和缓坡上分布最多。(2)种群动态特征及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万宁市的野生保护植物种群呈现不同的增长类型,如野生龙眼、蝴蝶树种群为稳定增长型;青梅种群为缓慢增长型;海南大风子种群为不稳定增长型;野生保护植物的分布格局较多为聚集分布型,如青梅、蝴蝶树、海南大风子种群均呈聚集分布,但也有呈均匀分布型的,如野生龙眼种群。(3)为比较野生保护植物在保护区内、外的分布格局和种群动态趋势,本文以野生荔枝为例进行分析,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保护区内、外的野生荔枝种群均为聚集分布,但非自然保护区聚集程度比自然保护区的聚集程度更为明显;种群动态特征分析表明,自然保护区内野生荔枝种群结构为增长型,敏感性较小,而自然保护区外的野生荔枝种群为衰退型且易受环境干扰。综合各研究结果表明:万宁野生保护植物资源相对丰富,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保护植物的生境面积越来越小,种群聚集程度越来越明显;不过近年来,在相关保护政策的开展下,万宁市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使野生保护植物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部分种群呈现出增长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