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表面电极离子阱加热率的测量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m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热力学定律,经典计算机的计算过程是不可逆的,其能耗问题很难得到进一步的解决。经典计算机经过五代的发展,要想进一步升级已经是极其困难。而量子计算的过程是可逆的,它在解决某些特别的问题上体现出了经典计算机难以比拟的优势,也给计算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因此被众多物理学家所关注。在当前发展比较好的量子计算机物理体系中,可扩展的微型表面电极离子阱由于克服了线形离子阱体系中量子比特扩展性差的缺点而被众多实验物理学家所关注。这种结构的离子阱通过现在精密的加工工艺,将各个微小的电极镶嵌到一个绝缘材料表面上,可以实现离子阱系统的各种功能。本文主要概括了基于微型表面电极离子阱的一些实验成果,包括离子阱系统的搭建,离子的囚禁和冷却,离子微运动补偿和加热率的测量。具体工作如下;1.完成离子阱系统的搭建,并找到囚禁离子荧光信号。2.将离子几乎冷却到Doppler冷却温度的极限,通过LabVIEW程序精确控制囚禁场和激光频率。完成离子加热率的测量,并且分析了离子数、射频功率和离子的囚禁位置对加热率的影响。3.建立了基于赝势的离子热传导模型,对离子热传导过程中离子动能的周期和频谱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原子磁强计是利用极化的原子气在磁场中作拉莫尔进动来精密测量微弱磁场的测量仪器。从早期只能定性指示方向的司南发展到灵敏度达3.7mrad/nT的SQUID磁强计与SERF型原子磁强计,人们发展高灵敏度、高精度、小型化、低功耗磁强计的努力从未停止。本文系统介绍了NMOR型磁强计,该磁强计建立在非线性磁光效应的物理机制上与之前完成的SERF磁强计有着本质的区别。下面简要说明研究成果。光路方面:重新设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