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复合系统中蚜虫及天敌动态和栖息分布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jing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推行农林复合系统(Agroforestry)较早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农林间作面积最大的国家。把农田生态系统看成一个整体,增加生境多样性,多数情况下有利于天敌而不利于害虫。增强农田自然天敌的持续控制作用,不仅要增加自然天敌的数量,而且要增强天敌对目标害虫的控制作用。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分析杨树和小麦、玉米和棉花对蚜虫及其天敌的栖息分布和种群动态的相互影响关系,还有天敌亚群落多样性及其稳定性,并比较小麦田边界不同林木上瓢虫类天敌的蓄养量。结果如下:   1.瓢虫类天敌在杨树与小麦、玉米、棉花复合系统中是优势天敌,在玉米-杨树和棉花-杨树复合系统中瓢虫和草蛉都是杨树上的优势天敌。   2.麦田边界杨树林带对瓢虫的栖息分布有影响,在距杨树20m的距离上瓢虫数量是10m和30m处的1.5倍多,是5m处的4倍;蚜虫在距边界杨树5m、10m、20m和30m距离上的数量变化与瓢虫和寄生蜂天敌的数量分布呈负相关,其中与捕食性瓢虫类天敌呈显著负相关;边界杨树林带显著影响瓢虫栖息分布的距离为20m。   3.瓢虫类天敌在间作杨树麦田中的数量分布:间作麦田D(31.86±:7.10)>间作麦田B(27.00±6.17)>间作麦田A(22.88±4.52)>对照田(9.58±3.04)>间作麦田C(3.83±1.10),其中间作麦田A、B、D显著大于对照麦田,对照麦田又显著大于间作麦田C。   4.蚜虫在边界杨树麦田、间作杨树麦田和单作麦田中的数量分布为:单作麦田>边界杨树麦田>间作杨树麦田,其中单作麦田和间作杨树麦田中的蚜虫数量有显著性差异;瓢虫在边界杨树麦田中的种群数量是单作麦田的1.5倍,在间作杨树麦田中瓢虫的数量最多,是单作麦田的近3倍,并且三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5.间作杨树麦田中捕食性天敌群落多样性最高,单作麦田最低,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间作杨树麦田天敌群落比边界杨树麦田更稳定。   6.瓢虫对麦田边界林木的栖息生境有较强的选择性,明显趋向有较多蚜虫的树木生境,麦收前瓢虫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并且2m和3m高杨树上瓢虫的数量显著大于其它高度杨树。   7.瓢虫和草蛉类天敌在边界杨树林中靠近玉米田第一行(Ⅰ)、第三行(Ⅲ)、中间行(中)上的种群数量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瓢虫在边界杨树林中的数量分布为:Ⅰ>中>Ⅲ;草蛉在边界杨树林中的数量分布为:Ⅲ>中>Ⅰ。   8.间作杨树棉田中棉花上的瓢虫和草蛉类天敌数量显著多于单作棉田,且是单作棉田中的近2倍。杨树上天敌数量也较多,间作田中的棉花和杨树共同作用、相互影响天敌的栖息分布。   9.农林复合经营为农田中天敌群落恢复重建缩短时间,并且能够提前寄生蜂的发生高峰期,有效控制麦田中的蚜虫;遇到不良环境和农作物喷施农药后杨树为天敌提供重要的临时栖息和避难场所;作物收获后生境遭到破坏,杨树为天敌迁移提供过渡场所。
其他文献
城市滨河区是介于陆地和水域自然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地带,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与功能,同时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自然环境系统和景观类型之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高等院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加,校园原有的总体规划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发展的要求,校园面临重新规划或调整充实的问题。怎样把校园绿地规划为一
滨水景观已成为城市滨水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城市滨水景观环境的好坏与城市的魅力息息相关。 本文以河流景观设计的原则为指导,从滨河绿地设计入手,在对所研究的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国的园林建设进入速猛发展时期,其创作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和艺术性,园林的创作不但要从园林的功能、生态、艺术、人文等角度出发,还要对园林实践活动
彭州林场是我国四川盆地盆周西缘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点实施区域之一,在四川生态建设、水土保持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选取彭州林场的银厂沟工区最为研究对象,以1:10000地形
学位
为探明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活性次生物质及其对昆虫的拒食作用和对昆虫消化道的影响,本研究对苍耳提取物进行了进一步分离纯化和活性跟踪,研究了苍耳活性次生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