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诗人惠特曼(walt whitman)的《草叶集》曾是美国文学乃至近代世界文学中一部引起很大争议的诗集,无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草叶集》都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惠特曼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时代内涵,关注惠特曼在非美国文化语境中的接受与影响——也就是全球化语境中的惠特曼研究,是晚近惠特曼研究的一个显著特征。跨文化文学翻译在进行跨文化的美学传播同时,也传达着源语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诗歌翻译尤其如此。诗歌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着人类最丰富的情感和世间最复杂的意象,这种情感和意象便构成了诗歌所特有的、为一个民族所特有,代表着整个民族独特的精神风貌的文化意境。诗歌翻译在讲求音美、形美的同时,最重要的是传递它的骨髓所在,即诗歌的文化意境。所以从跨文化角度对惠特曼诗歌作品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跨文化角度,首先对文化与文化翻译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影响跨文化翻译的因素与跨文化诗歌翻译的特殊性。并在直译意译的理论方法基础上提出音译、替代、释义、省略和脚注几种具体的翻译方法,主要以赵罗蕤、若冰两位译者的译本为参照,从跨文化角度对惠特曼诗歌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方法与文化信息传递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说明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中的文化信息时,必须本着积极传输、宏观把握的原则,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最佳传递源语文化;此外通过对译本中出现的文化误译分析,强调原作是译者必须给予充分尊重的首要因素,文化意识是沟通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忠实标准间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