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诗界的革命取消了传统诗歌样式的合法性,白话新诗成为新诗坛的主流诗歌文体。然而,“五四”白话倡导者“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与拒绝传统的偏激,使其“发难者”的理论倡导和具体创作者的写作实践之间存在着不短的距离。大多数新文学家在理性上一致认可新诗的合法地位,然而在口头声称反对旧形式的同时,却又在个人情感上难以忘怀旧体诗词,潜在地从事着“言行不一”的旧体诗词写作。这种对旧体诗词书写欲罢不能的心理,反映了文化转型期新文学作家的特有心态。本文试图梳理新文学作家对旧体诗词的态度转变过程,还原新文学作家于政治文化转型特定历史语境中的新旧文化心理,通过对其心理的把握,来揭示其旧体诗词写作的原因,进而理解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的关系。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新文学作家的旧体诗词书写与复杂文化心理作整体论述。通过新文学作家对旧体诗词的舍弃和重新书写、新文学作家对旧体诗词的定位、旧体诗词书写背后隐含的新旧文化心理这三个方面的剖析,来梳理新文学作家旧体诗词书写的过程以及其中隐含的新旧文化心理。第二部分着力探讨新文学作家旧体诗词书写与对旧体诗词复杂心理的成因。从新文化运动之初激进思维方式的隐患、对新诗建设的不满和批评、对传统雅文化的欣赏和依恋、战争背景对其旧有文化心理的激发四个方面入手,探讨新文学作家是如何在环境和传统情感之间徘徊抉择的。第三部分是在前两部分基础上的进一步思考,意在以新文学作家对旧体诗词的复杂心理为切入点,思考中西语言差异、旧体诗词对新诗“诗学构建”的启示。通过对新文学作家旧体诗词书写的梳理,探究其于文化转型期特有的文化心理及成因,并思考这些现象带给我们的文化启示,在新诗建设的今天,应如何融汇传统与西方文化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为新诗发展所用。这些问题的梳理,可以使我们对新文学作家的旧体诗词书写有一个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将有利于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来思考当下的新文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