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绝大部分有机废弃物没有被作为资源利用,而是被随意焚毁、丢弃或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使"资源"成为"污染源"。本论文以曲周县为例,针对循环农业建设中我国农村地区所产生的作物秸秆、有机垃圾等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利用的技术难题,对曲周县各乡、镇产生的生物质资源进行估算并对其利用方式及潜力进行初探。2005年曲周县农村畜禽粪便总量为141.8万吨,农作物秸秆总量为47.31万吨。以各个乡镇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资源为原料进行沼气发酵,曲周县年可产沼气1.6亿m<3>。若将各个乡镇产生的畜禽粪便量作为肥料均施入耕地,除了四疃乡、候村镇、依庄乡和河南疃镇提供的养分量低于或等于耕地的可适宜承受量外,其余各乡镇畜禽粪便提供的养分量严重超出耕地所能负荷的养分量,可能导致耕地的污染。曲周县各个乡镇年产秸秆(含水量1,5%~20%)量与畜禽粪便(含水量75%~80%)量的比例均在一个较合适的比例范围内,为1.01~2.34,可直接混合经高温堆肥处理,年可生产堆肥600多万吨,相当于尿素16.2万吨,过磷酸钙60.40万吨以及氯化钾15.0万吨。根据养分平衡计算,生产的堆肥足可以替代当地化肥施用总量,满足曲周县作物生长的养分需求,并可促进当地有机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曲周县生活垃圾的产生及利用现状,曲周县人均垃圾日产生量约为0.17 kg。各乡镇农民生活方式差距不大,可堆腐的垃圾占总量的比例均在40%~70%之间。灰渣和砖石量占生活垃圾总量的10%~55%。其他组分如塑料、纸、金属等组分含量均较少。可将易堆腐的生活垃圾通过源头分类收集,即通过人工分拣的方法,将易堆腐垃圾分拣出来,集中运至堆肥厂进行堆肥,作为堆肥的原料加以资源化利用。
利用Arc-GIS对曲周县各乡镇有机废弃物资源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初探,根据各乡镇内各村产生固体废物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各乡镇建立堆肥厂和垃圾填埋厂或垃圾转运站初步选址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