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女性主义理论在其小说中的体现

来源 :广东商学院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hangyuxin_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同法国作家波伏娃并驾齐驱的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家。伍尔夫于1929年发表的评论《一间自己的屋子》(1929)被视为女性主义批评的奠基之作。然而,其在该评论中所提出的思想早已在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三部小说中有所表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深入。对于《达洛卫夫人》(1923)这部小说,伍尔夫曾经坦言其想要表达的思想极其丰富。本文选取了女性主义角度对小说中颇具“双性同体”雏形的萨莉进行分析。而长篇小说《到灯塔去》(1927)和《奥兰多》(1928)则是伍尔夫著名的女性主义杰作。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成功塑造了拉姆齐夫人这一维多利亚女性形象,墨守传统导致她最终无法走向“灯塔”。“双性同体”思想在该小说中得以深化。而在《奥兰多》中,伍尔夫则完美的诠释了其后来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正式提出的著名的“双性同体”理论。本文由六个部分组成,选取了与《一间自己的屋子》创作时间临近,同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三部小说,意在寻找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在其作品中的体现。首先,在引言部分综述了自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伍尔夫女性主义观点特别是双性同体女性主义理论的研究现状。第一章简单介绍了伍尔夫的家庭背景和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对其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第二章通过对比《达洛卫夫人》中克拉丽莎和萨莉两人的形象,着意分析萨莉作为“新女性”形象代表的先进性。她是集男性的理性、勇敢、独立和女性的包容和慈爱于一身的“新女性”。她热爱学习,接受新思想,敢于挑战传统。她的一切优点带给了她创造幸福生活的力量。相比人到中年在失意中苦苦挣扎的克拉丽莎,萨莉的人生是成功的。萨莉不仅在处理两性关系中表现的游刃有余,而且更书写了自己的美丽人生。伍尔夫双性同体思想在萨莉身上得以展现。第三章的分析是基于伍尔夫在1927年创作的《到灯塔去》。本论文之所以没有选择最终成功走向“灯塔”的莉莉作为分析对象,是为了避免莉莉和萨莉形象相似性所带来的重复。然而,这一类似恰好再次证明了伍尔夫对双性同体形象的赞赏。相反,本文选取了拉姆齐夫妇作为分析对象。具有单纯女性气质的拉姆齐夫人和极具男性气质的拉姆齐先生构成了一对二元对立,而这种极端的对立最终导致其中的一方走向灭亡。在这部小说中,伍尔夫再次用一个反例证明了单性别的头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第四章致力于研究伍尔夫双性同体小说《奥兰多》。该小说是伍尔夫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在作品中,伍尔夫借助奥兰多从男儿身到女儿身的神奇转变,历经了三个世纪却仍然不老的传奇故事,寄托了作家的双性同体思想。在经过神奇的变身之后,同时拥有两个性别经历和思想,并且能够通过易装而从事两种性别工作的女性奥兰多,不仅完成了耗时三个世纪的巨作《橡树》,而且找到了人生的归宿,书写了她不朽的完美人生。《奥兰多》的创作促成了伍尔夫双性同体思想的形成。她强调了两种性别的思维方式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处理性别关系提出了理想的解决方案。通过以上几点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女性主义的出发点不应该是一种性别压倒另一个性别,而是达到一种理想的性别制衡。男性思想和女性思想必需同时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脑中,男性能够从女性的角度进行思考,同时,女性也能够从男性的角度进行思考,两种思想默契配合,和谐共处。而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通过其小说人物的塑造得以诠释。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近几年来,因大学生心理危机处理不当而导致一些极端事件时有发生,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已成为各高校目前工作重点之一。有鉴于此,本文对移动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动画场景设计的关系,分析中国传统建筑共通的主要特点,以及传统建筑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运用,我们最终发现,只有将传统文化和动画艺术合理地
临床药物应用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为最终目标,归纳总结各种疾病用药规律的临床应用学科,学生认为该课程是对原来知识的重复,易产生厌学情绪。尝试采用病例教学法讲授,学生的
信息行为分析就是对用户的信息搜寻、查找、检索、选择、利用等各项信息行为所做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用户行为发生的方式与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
病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笔者尝试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
针对《弹性力学与有限元分析》课程的直观性差、理论抽象及内容难理解等问题进行了创新性教学研究。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课程教学中,使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相融和,令枯燥抽象的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既往国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进行干预,然而由于药物治疗可能存在的副反应,使得患者的依从性较差。近年来,行为治疗作
[摘 要] 分析化学是四大化学基础课之一,很多非化学专业也将其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通过对环境地下水(水工)专业大三本科生的分析化学限选课程的教学,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讨论了产生的原因,并做了相应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 非化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反思  [基金项目] 2017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项目驱动的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17JGB253);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