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全运会”)开幕式是组委会精心创作、精心组织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全运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活动,是款待参赛嘉宾的重要仪式,是全运会正式开幕的重要标志。通过举行开幕式,可以展示城市建设成果、传播文化、提振民族精神。开幕式组织结构是开幕式筹备组织工作的起点,完善的开幕式组织结构设计,可以为成功举办开幕式提供重要的、有力的组织保障。本文以全运会开幕式组织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考察法,以系统学派理论模型、价值工程理论为指导,重点通过对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组织结构的剖析,对设立的必要性、设置与职责、设计原则、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剖析,提出该组织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在借鉴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为今后全运会开幕式组织结构设计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全运会及其它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筹备组织工作提供参考与可供借鉴的经验。本文的研究为全面贯彻中央领导关于“改造、改革全运会”节俭办全运会的指导思想,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精简效能,从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角度体现节俭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是:第一、基于系统学派理论模型和价值工程理论,在分别对影响全运会开幕式组织结构四个关键因素及组织结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全运会开幕式组织结构宜采用集权为主的“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全运会开幕式组织结构设计宜以“功能”为设计导向。第二、全运会开幕式组织结构设置的演变发展过程为:“团体操部——未设立专门部门——隶属于大型活动部——前期大型活动部筹备转为后期开幕式总指挥部统筹——独立的‘开幕式部’”,全运会开幕式组织结构设置已逐步独立。第三、通过研究分析,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组织结构设计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问题是:开幕式组织结构“职能制”形式应用部分不合理,造成了整个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组织结构层次不清晰,职能制形式应用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全运会开幕式组织结构的工作效率;开幕式局部组织结构功能设计不匹配,相关部门的功能叠加、交叉或重复,增加了管理难度;通过访谈与分析,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组织结构设计不够完善,在组织筹备开幕式工作中表现出信息不对称、职责不清晰、工作衔接与配合不紧密等运行机制问题。第四、今后全运会开幕式组织结构设计建议:进一步完善全运会开幕式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应用;进一步加强以“以功能为导向”全运会开幕式组织结构功能匹配的设计应用;进一步理顺全运会开幕式组织结构的运行机制;以“功能”为设计导向,确立“确定组织应该具有的基本功能——确定组织结构的核心功能——将功能与全运会开幕式组织结构进行匹配——结构变革与调整”全运会开幕式组织结构设计程序;建议今后全运会开幕式组织结构应建立由总指挥为主,技术专家组为辅的“决策层”、由相关职能部室领导组成的“管理层”、由各不同工作小组组成的“执行层”,这样三层的“职能制”形式组织结构;通过建立“制定工作方案提供规范与指导;召开对接会议的方式实现整体联动;层层推进的模拟演练确保全运会开幕式有序、顺畅举行”三种运行机制,确保全运会开幕式组织结构高效、有序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