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比较临时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和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治疗不同时期带状疱疹相关神经痛的综合疗效,并探索影响此类患者治疗效果的可能因素以及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带状疱疹相关神经痛患者7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脉冲射频组(PRF组,47例)和临时脊髓电刺激组(SCS组,29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简明疼痛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BPI)评估生活质量,记录术前及术后各时点曲马多及加巴喷丁使用剂量以及两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和术后12周可停用镇痛药物的患者数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水平,分析TNF-α、IL-6与VA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观察不同年龄、病程、病变神经节段和术前VAS评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这些因素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S组术后第1周、2周、4周、8周、12周疼痛减轻程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PRF组(P<0.05)。2、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曲马多及加巴喷丁用量均较术前有所减少,两组相比术后第4周、8周、12周曲马多用量SCS组明显少于PRF组(P<0.05),术后各时点加巴喷丁用量SCS组均明显少于PRF组(P<0.05)。3、两组患者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2周SCS组有17例患者(58.6%)停用镇痛药物,PRF组有18例(38.3%)患者停用镇痛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发生PHN的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未发生PHN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前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后者(P<0.05),IL-6与VAS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r=0.886)。两组患者中,T淋巴细胞各细胞亚群的数量与正常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年龄、病变神经节段及不同术前VAS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均无明显影响(P>0.05);病程是影响两组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两组相比,SCS组对病程3个月以上患者治疗效果优于PRF组(P<0.05)。结论:1、临时脊髓电刺激及脉冲射频均是治疗带状疱疹相关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前者的综合疗效优于后者。2、血清IL-6水平升高可能是发生PHN的重要预测因素,亦可能是影响疗效的因素之一。3、病程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尽早的介入治疗似乎能改善疗效,而患者年龄、病变神经节段分布及术前VAS评分则对疗效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