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灰循环对恩德气化炉气固流动及气化特性影响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oyo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占60%70%的比例,且在短时间内这种趋势也不会发生改变。我国每年约有84%的煤炭直接燃烧,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循环流化床气化炉术作为一种清洁的煤气化技术,对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具有很大的优势。恩德气化炉是一种典型的煤气化技术,由于其具有:可利用褐煤等劣质煤进行气化、气化强度高、不产生焦油及酚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燃气、城市燃气和化工合成气的生产中。恩德气化炉飞灰可燃物含量高(20%40%),排放飞灰无法全部二次利用,造成了严重的能源浪费。为了降低飞灰可燃物含量,本文提出了一种恩德气化炉飞灰循环气化技术。本文对恩德气化炉炉内气固流动特性进行了试验及数值模拟的研究,给出了循环物料的气化特性,并在一台45000 Nm3/h恩德气化炉上进行了工业试验研究。根据一台造气量为45000 Nm3/h恩德气化炉,建立1:15气固两相试验台,利用反射式光纤颗粒浓度速度测量仪对不同下喷气化剂速度、喷嘴结构布置工况下的炉内颗粒流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下喷气化剂速度的不断增加,颗粒在喷动区的速度逐渐增加,在回流区的速度逐渐降低。在整个截面上颗粒的浓度逐渐降低。切圆布置下颗粒速度在中心喷动区的速度低于对冲布置,浓度高于对冲布置。虽然对冲布置下,炉内颗粒的浓度分布的对称性要好于切圆布置,但是切圆布置下颗粒的回流率高,且波动小,系统运行稳定。对不同引射器工作介质压力、上喷气化剂速度、料层高度及不同物料工况下的炉内颗粒流动特性进行研究。研究得到:随着引射器工作介质压力逐渐增加,中心喷动区颗粒速度逐渐降低,颗粒浓度逐渐增加,颗粒循环率逐渐增加。当工作介质压力为0.06 MPa时,可有效阻止炉内气流反窜,回料管中固体颗粒速度的波动小,工作介质质量流量占下喷气化剂量的1.6%,对炉内固体颗粒的流动特性影响较小。在不同炉膛高度下,黄米颗粒的速度在喷动区低于小米、浓度高于小米。随着上喷气化剂速度的增加,颗粒在喷动区的速度逐渐降低、浓度逐渐增加;在回流区绝对速度降低、浓度逐渐降低。当上喷气化剂速度为25 m/s时,颗粒的循环率达到最高值0.51 kg/h,对气化炉内部颗粒的流动影响较小。借助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不同引射器工作介质压力下的炉内气固流动特性进行了冷态数值模拟。当工作介质压力小于0.06 MPa时,由于工作介质压力较低,无法克服炉内反窜气流,导致颗粒无法进入到炉膛内部。当工作介质压力大于0.06 MPa时,随着工作介质压力的增加,气流逐步向炉内靠近。在固定炉膛高度下,颗粒在炉膛径向方向上的滑移速度基本呈3峰分布。随着工作介质压力的逐渐增加,炉膛中上部中心喷动区的气固滑移速度逐渐降低,炉内气固相间的平均滑移速度先增加后降低。在01250℃升温范围内,分别对造气量为45000 Nm3/h的海拉尔循环物料、海拉尔焦炭和造气量为20000 Nm3/h的神华循环物料进行了非等温热重法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840℃时,海拉尔循环物料和神华循环物料比海拉尔焦炭更容易气化。增加循环物料的回流率和提高气化炉的操作温度有利于提高气化速率。当温度达到946℃时,海拉尔焦炭的质量损失率高于海拉尔循环物料和神华循环物料。当温度进一步升高到1050℃时,海拉尔循环物料和海拉尔焦炭的质量损失率显着增加。恩德气化炉飞灰循环气化技术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当引射器提供压阻从200增加到1100 Pa时,引射器出口和气化炉底部之间的压差逐渐从-0.9 k Pa增加到2.29 k Pa。飞灰中可燃烧含量从26.92%减少到15.32%。引射器提供800 Pa压阻时,蒸汽质量流量为0.17 kg/h。其可以有效地阻止烟气通过回料管从气化炉的底部流到旋风分离器内。合成气中有效气成分(CO、H2)达到74.5%,比未改造前提高高1.24%,飞灰中可燃物含量从26.92%降低到19.91%。结合电镜扫描、能谱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引射器喷嘴损坏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固体颗粒对喷嘴表面的冲刷及高温下喷嘴α-Cr相的析出是导致喷嘴损坏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不同射流蒸汽压力下引射器内气固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当射流蒸汽压力为35 k Pa时,可有效的防止固体颗粒对喷嘴外壁面的冲刷,喷嘴外壁面的温度约在657℃747℃之间。引射器加装蒸汽射流装置后进行了工业试验,运行2年喷嘴未出现喷嘴损坏失效,射流蒸汽量约占气化炉气化剂蒸汽量的1.78%,对气化炉的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随着新一代(高)超声速及亚轨道飞行器的发展,对新一代耐热钛合金提出了新的极限挑战。目前,使用温度最高的耐热钛合金有英国IMI834、美国的Ti1100、俄罗斯的BT18y以及我国的Ti60,但是一直没能突破高温钛合金600℃的“热障”温度。而原位自生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高温强度、蠕变抗性、比刚度、抗冲击性、疲劳性能等都比单一材料性能好,特别适合这种航空航天极端苛刻的工作环境,具有突破现有高温钛合
过渡金属尖晶石型氧化物不仅展现出丰富的物理性质,如多铁性,负热膨胀,磁形状记忆效应等,而且在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微波器件、磁存储等,一直以来都是凝聚态物理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在尖晶石体系中,几何阻挫与自旋-轨道-晶格耦合直接影响材料的磁、轨道、结构等性质,但关于钛、钒基尖晶石中磁、轨道、结构相变的研究仍存在大量争议与不清楚之处,比如反尖晶石中磁结构与几何阻挫之间的关系等。此外,尖晶石体系
糖尿病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且患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经常使用的合成药物普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国内外研究发现天然产物不但具有降糖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安全性;一些植物蛋白也已被证实是可作为降糖降脂的功能性食品基料。本课题对松仁蛋白进行了系统研究,分离出对糖脂代谢具有调节作用的功能性蛋白,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药食同源食品及新型保健食品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冻
图像复原技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环境、天气、相机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采集的图像通常是有噪声的和低分辨的。因此,图像去噪和图像超分辨等图像复原技术一直受到研究者广泛的关注。近些年来,研究者利用信号处理、基于先验知识和神经网络方法提出很多解决图像去噪和图像超分辨问题的方案。但这些大部分方法都忽视了复杂的随机噪声与复杂背景对图像去噪的影响、高频细节信息丢失及复杂的低分辨图像(带有噪声及未带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能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加快畜禽粪便集中处理、秸秆资源化利用,即可以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又能避免污染环境,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近年来,利用畜禽粪便与秸秆混合厌氧共发酵技术有所突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采用的传统厌氧发酵工艺存在着技术壁垒,即缺乏高效利用有机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的新技术,又缺乏厌氧工艺参数优化与生物相分段调控相结合的组合调控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应用于该领域的零件逐渐趋向于轻量化、个性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一体化发展。使用传统减材加工工艺对这些零件进行加工制造,其生产周期长、制造成本高且难以保证零件具备较高的尺寸精度和综合性能。而通过增材制造技术对航空航天零件进行结构优化和个性化设计可以更好的实现这些特征,尤其是针对形状复杂,尺寸较小的蜂窝类结构零件和功能系统部件,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对其进行整体制造,在提高构件整体性能的同
碳纳米管膜/纤维是新形态碳纳米管材料。由于其保留了碳纳米管良好的物理属性同时克服了碳纳米管粉体与其它材料复合时易团聚的缺陷,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优异的电学及力学性能使得碳纳米管膜及其纤维在复合材料、柔性电极与器件以及驱动器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对于复合材料而言,碳纳米管膜(或称碳纳米纸)轻质及良好的树脂结合性,使其在功能性复合材料领域中具有巨大的潜力,用以解决碳纳米管粉体难复合,易团聚,复
碳/碳化硅(C/SiC)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耐高温以及优异的热稳定性等特点,在航空航天飞行器大面积防热结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复杂的C/SiC复合材料薄壁结构件,其内部存在大量的连接结构,因此表征、分析及评价C/SiC复合材料连接结构是整体结构设计、完整性分析及可靠性评价的关键。C/SiC复合材料与传统的金属材料不同,存在的百微米级表面粗糙度直接影响C/SiC复合材料连接结构的性能。
随着航空结构设计对材料轻量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复合材料蜂窝夹芯结构因其比强度高、耐疲劳、抗冲击等优越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中。Nomex蜂窝结构的离散非均匀性,无疑给夹芯结构的力学分析带来了困难;为了简化分析,将蜂窝结构等效成均质的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因此相关等效参数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Nomex蜂窝复合材料夹芯结构面板的铺层厚度、蜂窝芯层的高度等对夹芯结构的损伤路径和失效模式影响显著。结
光学系统最终性能的实现不单依靠光学设计中像差校正的理论结果,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建造过程中对光学元件位置误差、镜面面型参数误差以及系统稳定性等因素的控制。反射式光学系统通常具有大口径、长焦距的参数特征,且反射镜普遍应用非球面面型设计,公差要求的提高将会显著增加建造周期和经济成本。因此,探究反射式光学系统误差敏感度机理,实现反射式光学系统的降敏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面对这一问题,本文开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