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的晚期胃癌标准化疗失败后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真菌感染已经成为肿瘤患者并发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如何及时发现真菌感染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临床实际问题,拟考察酮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等常用唑类抗真菌药物在SD大鼠体内对抗肿瘤药物阿帕替尼的药动学影响。
方法:
1、以伊马替尼为内标,血浆以乙腈蛋白沉淀法处理,以ZORBAXEclipsePlusC18column(1.8μm,2.1×50mm,I.D.AgilentCorporation,MA,USA)为色谱柱;以乙腈-1%甲酸的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ml/min。检测方式为正离子检测;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离子检测(MRM)方式,定量离子:m/z398.2→211.6(阿帕替尼);m/z494.3→394.1(伊马替尼),建立HPLC-MS/MS测定血药浓度的方法。
2、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组(n=6),其中3组分别口服给予30mg/kg的唑类抗真菌药物(酮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间隔30分钟后,4组大鼠均给予30mg/kg的阿帕替尼,在给药后特定时间点下采集血浆样品,采用HPLC-MS/MS测定阿帕替尼的血药浓度并进行药动学分析。
结果:
1、阿帕替尼在0.02-1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响应值与内标伊马替尼响应比值(Rs/Ris)对阿帕替尼的浓度C(n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7),定量下限为0.02μg/mL;低(0.05μg/mL)、中(0.5μg/mL)、高(8μg/mL)三个浓度相对回收率(91.62±4.26)%、(93.37±4.80)%和(98.86±4.17)%,本课题所用方法测定阿帕替尼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3.38%、10.01%和3.71%,日间精密度13.65%、8.09%、4.83%。
2.口服酮康唑和伏立康唑可显著性地提高阿帕替尼的Cmax和AUC(0-t),降低阿帕替尼在大鼠体内的清除率,但伊曲康唑不会改变阿帕替尼的药动学行为。
结论:
在临床应用中,酮康唑、伏立康唑和阿帕替尼的联用要尽量避免,或者在治疗药物检测下同时服用;而伊曲康唑对阿帕替尼药动学行为无显著性影响,因而可以用于阿帕替尼治疗阶段的肿瘤患者。本研究在大鼠体内进行的,进一步在人体内的临床实验是有必要的,且可以更好的阐明唑类抗真菌药物对阿帕替尼的药动学影响,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的晚期胃癌标准化疗失败后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真菌感染已经成为肿瘤患者并发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如何及时发现真菌感染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临床实际问题,拟考察酮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等常用唑类抗真菌药物在SD大鼠体内对抗肿瘤药物阿帕替尼的药动学影响。
方法:
1、以伊马替尼为内标,血浆以乙腈蛋白沉淀法处理,以ZORBAXEclipsePlusC18column(1.8μm,2.1×50mm,I.D.AgilentCorporation,MA,USA)为色谱柱;以乙腈-1%甲酸的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ml/min。检测方式为正离子检测;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离子检测(MRM)方式,定量离子:m/z398.2→211.6(阿帕替尼);m/z494.3→394.1(伊马替尼),建立HPLC-MS/MS测定血药浓度的方法。
2、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组(n=6),其中3组分别口服给予30mg/kg的唑类抗真菌药物(酮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间隔30分钟后,4组大鼠均给予30mg/kg的阿帕替尼,在给药后特定时间点下采集血浆样品,采用HPLC-MS/MS测定阿帕替尼的血药浓度并进行药动学分析。
结果:
1、阿帕替尼在0.02-1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响应值与内标伊马替尼响应比值(Rs/Ris)对阿帕替尼的浓度C(n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7),定量下限为0.02μg/mL;低(0.05μg/mL)、中(0.5μg/mL)、高(8μg/mL)三个浓度相对回收率(91.62±4.26)%、(93.37±4.80)%和(98.86±4.17)%,本课题所用方法测定阿帕替尼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3.38%、10.01%和3.71%,日间精密度13.65%、8.09%、4.83%。
2.口服酮康唑和伏立康唑可显著性地提高阿帕替尼的Cmax和AUC(0-t),降低阿帕替尼在大鼠体内的清除率,但伊曲康唑不会改变阿帕替尼的药动学行为。
结论:
在临床应用中,酮康唑、伏立康唑和阿帕替尼的联用要尽量避免,或者在治疗药物检测下同时服用;而伊曲康唑对阿帕替尼药动学行为无显著性影响,因而可以用于阿帕替尼治疗阶段的肿瘤患者。本研究在大鼠体内进行的,进一步在人体内的临床实验是有必要的,且可以更好的阐明唑类抗真菌药物对阿帕替尼的药动学影响,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