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典故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典故的形式简洁,但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们在日常交际和写作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文中丰富的典故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学传统,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但也给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西方读者造成了理解困难。由于典故存在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所以面对着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的翻译中,如何有效地传达出汉语典故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实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翻译界的一大难题。←随着全球语言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人们越来越关注典故的翻译研究。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动态顺应是该理论的核心,语言选择过程的动态顺应主要体现在时间顺应,语境的顺应和语言结构的顺应。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也应该是动态的顺应过程,这种顺应应该根据文化语境的不同而变化,从而满足交际双方的需要。本文正是从文化语境动态顺应的角度来探讨典故的翻译,并且以《红楼梦》的霍译版中的典故的翻译为研究对象来进行研究。作者认为对于典故的翻译研究应该在文化语境的环境中进行,因为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的含义是不相同的。对不同的文化语境的顺应决定着典故的翻译方法与策略。总之,利用顺应理论分析典故翻译不仅拓展了顺应理论的应用领域,同时也为解决典故翻译这一翻译难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已有的成果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