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纤锌矿ZnO(000(?))极性表面分子吸附与反应的超高真空红外光谱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s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气污染与能源短缺成为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两大问题。十九世纪八十年代,Fujishima和Honda两位科学家首次报道了利用TiO2电极可以将水光解为H2和O2[1],自此开启了光催化领域科研的大门。利用光催化技术解决大气污染以及能源短缺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尽管光催化技术应用前景广泛,但目前很多光催化剂存在催化选择性弱、寿命短、稳定性差等问题。要想实现光催化技术的工业化和实用化,还需对光催化机理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而研究表面与分子的吸附和反应,是理解光催化机理的重要环节。包括ZnO在内的金属氧化物是一类重要的(光)催化剂,利用ZnO或ZnO基化合物制成的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多种化工生产领域。目前人们对单晶ZnO表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非极性表面,而更活泼的ZnO极性表面,由于表面不稳定,人们对其的研究较少。对ZnO极性面的研究,显然更有利于拓宽ZnO催化剂的选择范围和理解催化机理,所以更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我们将从ZnO单晶材料入手,利用新型的超高真空-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Ultrahigh Vacuum-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系统,我们系统研究了极性的单晶纤锌矿ZnO(000(?))-(1×3)重构表面CO、CO2的吸附和共吸附以及ZnO(000(?))-H(1 X 1)羟基化表面的CO2吸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制备了干净的ZnO(000(?))-(1×3)重构表面,研究了 CO2在(1×3)重构表面的吸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线性的CO2分子沿氧空位列方向平行吸附在表面氧空位处,以C原子与Zn2+离子结合,结合能较强,脱附温度达到160 K。由此给出了(1×3)重构表面C02分子吸附的模型示意图。将该表面吸附02后,部分氧空位被填补,使CO2红外振动吸收峰强度有所减弱,但不影响其他C02在氧空位处吸附。2.研究了 C02在ZnO(000(?))-H(1×1)羟基化表面的吸附状态。实验表明,CO2倾斜吸附在ZnO(000(?))-H(1 ×1)羟基化表面的氢原子上,相应地我们给出了吸附模型示意图。退火实验表明CO2在氧空位处的吸附结合能比在羟基化表面的吸附结合能大。3.研究了 CO在ZnO(000(?))(1×3)重构表面的吸附。CO只能沿氧空位列方向吸附在氧空位处,CO分子中的C原子结合在氧空位处的Zn2+离子上,其吸附结合能非常强,脱附温度达到250 K。4.研究了 CO和C02在ZnO(000(?))(1 ×3)重构表面的共吸附。CO和CO2可在ZnO(000(?))(1×3)重构表面共吸附。CO倾向于优先占据吸附位置,而CO2只能吸附于CO未占据的位置。由于受共吸附CO的影响,C02在表面的吸附结合能明显减弱,退火温度只有130 K。
其他文献
信息物理系统可以用来构建智能电网、智慧建筑等设施,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和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由于其常被用于大型工程,因此安全相关的问题更是被着重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提倡者认为,通过任务的方式可以让学习者在真实语言环境中获得丰富的二语/外语体验,从而培养其交际能力。在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因素中,情感变量如态度、动机、
自然场景中的文本展示了许多信息,并提供了与环境交互的基本工具。文本检测方面,场景文本检测受场景文本比例、尺度和方向的较大差异困扰。本文将特征金字塔机制(Feature Pyr
自由空间相干光通信具有高传输速度、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逐渐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大气湍流随机扰动,光信号会产生光束漂移,相位起伏等现象,导致光通信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首要要求即是在保证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并可靠且电能质量符合标准这一前提之下,尽可能的提高电能输送以及生产的效率,降低供电所需成本。随着电力系统的
在航天测控系统中,测控设备与航天器之间的信道环境不稳定,测控设备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其他设备发送的信号对测控设备而言为干扰信号)存在受噪声影响大,干噪比区间较大,在较大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仪器简单、便于携带、响应快、灵敏度高等优点,备受分析化学家们的关注。经典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主要是以抗原/抗体、DNA或酶等作为生物识别分子,抗原/抗
可见光通信即发光就可进行上网,具有频谱资源丰富、覆盖范围广等优势。针对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可见光通信系统中存在的多用户干扰及块
双芯GCT(Dual-GCT)是一种新型的电力半导体器件,将两个结构相同、少子寿命不同的非对称型GCT集成在一个芯片上,采用两个门极分别来控制,具有极低的损耗。双芯GCT正常可靠的工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央多次强调新旧动能转换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也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好契机,因此探索和优化以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