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三联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ong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优化三联疗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对比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及评分、经颅多普勒(TCD)频谱的变化,探讨优化三联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机理,评价该方法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将 80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 40 例,对照组 40 例。试验组采用优化三联疗法(颈椎牵引+正骨手法+功能锻炼)治疗,每天治疗一次,疗程为 15 天;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常规手法+功能锻炼(颈椎牵引、功能锻炼同试验组,常规手法源自中医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系列教材《推拿学》, 2006 年 2 月第 1 版第 6 章第 2 节颈椎病),每天治疗一次,疗程为 15 天。疗程结束后对比患者在治疗前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及经颅多普勒(TCD)频谱的变化。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得出,优化三联疗法治疗组 40人中,治愈 5人、显效 6人、有效 21人、无效 8人,总有效率 80.0%;以常规手法为主治疗的对照组 40人中,治愈 3人、显效 3人、有效 15人、无效 19人,总有效率 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积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 TCD)显示血流速度值,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经颅多普勒( TCD)显示血流速度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研究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试验组比对照组的疗效更加显著,在改善症状计分、椎动脉血流量方面更加明显。   结论:优化三联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与以常规手法为主的对照组比较,疗效更加明显,经济安全,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其他文献
近几年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对素质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问题式学习或者问题导向型学习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种教学方法简称为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PBL教
  目的:   结合中国传统医学对多发性抽动症的认识和现代医学有关多发性抽动症的神经递质失调理论,探讨六味地黄丸对 TS 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