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G及力学因素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机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z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 1957年Piertogranele和Mastromarino首先报告了使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导致骨坏死的并发症。随着激素的大量使用,人们已经认识到大量、长期的使用激素是导致骨坏死并发症的重要原因。特别是SARS期间,激素作为不可替代的药物造成了大量患者的股骨头坏死。激素治疗造成骨坏死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的重视,探究其发病机理以更合理的使用激素,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如何早期发现并治疗股骨头坏死都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关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机理学说很多,现有骨质疏松疏松学说、脂肪代谢异常学说、血管炎症学说和细胞毒学说等。但这些学说都不能单独的解释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真正病理机理。Glimcher认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生物因素与机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实验试选取骨保护蛋白(OPG)和力学因素分别代表生物因素和机械因素探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理。 实验方法: 4月龄健康Wistar大白鼠28只,雌雄各半,适应性喂养2周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2组,对照组12只同时保留正常鼠4只。精确称重后,两组均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10mg/kg),每周一次,共注射6周。实验组置于大鼠后肢不负重吊尾模型笼中饲养:大鼠尾部悬吊,后肢离地,使躯干与地而成30°角,大鼠前肢着地可以自山活动。实验组大鼠均单笼喂养,自由进食和饮水,实验期为6周。对照组正常负重。分别于2周、4周、6周处死动物,取双侧股骨头标本,常规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OPG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学变化,并用软件测量7个相关指标比较分析。 实验结果: 不负重实验组中各时期股骨头单位面积骨小梁中胶原面积百分率、骨小梁宽度、单位视野面积内骨小梁面积百分率均低于同期负重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通期比较实验组骨小梁断裂情况比对照组程度明显减轻;而不负重实验组中各时期高倍镜视野下空泡陷窝数量、脂肪细胞最大直径、单位面积内脂肪细胞数量和OPG累积光密度与同期负重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时期组间比较,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 实验结论: 随着激素注射和不负重时间的增长,骨质疏松程度、骨细胞坏死程度以及脂肪细胞变性程度增加,OPG局部表达下降;OPG通过增加骨吸收、减少骨生成引起骨质疏松,是后期引起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和后期骨塌陷的内部生物因素;使用激素时,负重不利于保护骨小梁形态完整,增加骨折几率,是引起骨坏死后期塌陷的直接因素。
其他文献
采访周鸿铎教授,是在一个工作日的早晨。采访中周鸿铎教授展现出来的平静、祥和、真诚和智慧,还有不时的笑声,都让我倍感亲切。    一    周鸿铎1940年出生于中原大地——河南省濮阳市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困,很小就随家人一起做农活,艰苦的生活条件锻炼了他的意志和做人做事的品质。少年时代的他一边进行农业劳动,一边学习文化知识,虽然条件艰苦,但在学业上和农业劳动上都不居人后。周鸿铎教授说,一丝不
背景及研究目的:冠心病的发病人群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早发冠心病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由于早发冠心病对于患者的预后、劳动力丧失等方面造成的伤害远高于晚发冠心病,因此能有效
在本文中对医院门诊管理中信息化的有限运用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目前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这项研究对医院门诊的信息管理和利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有很好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