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流球形火焰传播与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is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层流预混火焰燃烧特性的研究对降低发动机污染物排放与稳定燃烧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球形火焰,进行了层流预混火焰传播特性与不稳定的实验研究。本研究的目标是:提高层流火焰速度测量精确度并探究其对火焰化学的敏感性;揭示火焰锋面不稳定与火焰加速全局振荡的物理控制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火焰传播与不稳定性特性指明方向。首先,采用氢气/空气和丙烷/空气火焰,研究了降低层流火焰速度测量中外推模型不确定度的方法。结果表明,外推模型的不确定度包括模型误差与随机性误差。模型误差可通过减小|Lb/Rf|来降低。固定工况下,减小|Lb/Rf|可通过增大火焰半径上界或下界来实现。根据实验数据定义了一个经验型参数Rf,new来表征整个半径范围,以便预测模型误差。同时,随机性误差由实验点的数目控制。其次,采用乙烯/空气火焰,研究了压力与当量比对火焰化学的影响。测量了宽压力与当量比范围下乙烯/空气火焰的层流火焰速度,并量化了不确定度。敏感性结果表明,压力越高,层流火焰速度对化学反应越敏感;主要反应的相对重要性受当量比影响显著,而对压力不敏感。之后,采用H2/O2/N2火焰,通过改变N2含量控制已燃火焰温度,研究了流体力学不稳定性、热质扩散不稳定性各自以及两者耦合对不稳定火焰形态与临界半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尺寸胞状结构受流体力学不稳定性控制,微小结构受热质扩散不稳定性控制;临界半径随压力升高、刘易斯数减小而显著减小,但对火焰温度不敏感。无量纲临界半径随刘易斯数减小而显著减小,对压力和火焰温度不敏感;此外,无量纲临界拉伸率随马克斯坦数增加而单调递减。最后,对火焰加速现象的研究发现,火焰传播分为三个阶段,即:平滑、转捩以及全局振荡阶段。全局振荡的频率随火焰锋面不稳定性增强而变大,这与假设中的全局振荡由胞状结构的生长与分裂引起相一致。在流体力学不稳定性与热质扩散不稳定性耦合作用下,氢气/空气火焰的全局振荡频率无量纲化之后对压力不敏感,但随刘易斯数减小而单调增加。这表明无量纲化消除了压力和火焰温度的影响。同时计算了转捩阶段与全局振荡阶段的加速因子,后者小于自湍流的预测值1.5。
其他文献
本论文研究了空间Matérn协方差模型与空间logistic自相关模型的若干统计推断问题。在光滑参数估计过程中,事先确定光滑参数的大致范围,有助于得到该参数更精确的估计。为此,我们提出了单边检验方法,并据此构造了链式检验方法,解决了判断光滑参数真值所在区间的问题。检验统计量的渐近结果与随机模拟结果说明了检验方法的良好性质。另外,我们通过在Wu等人的局部Whittle似然类型估计量中选取调节参数,展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是哺乳动物大脑新皮层基本细胞组成,几乎都由放射状胶质细胞(Radial glial progenitors,RGPs)分裂产生。目前对大脑新皮层RGP的神经元发生的分裂行为已经有了系统的研究和明确的认识,但是对神经胶质细胞的发生机制还知之甚少。我们通过对小鼠大脑新皮层RGP进行系统性的双荧光标记的嵌合分析(Mosaic analysis with double markers,
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是研究贝类矿化机理的研究物种之一,其珍珠层具有优良的性能而受到关注,对于贝壳形成原理的探索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之前的研究中通过基因芯片测定不同发育时期各基因转录水平的高低,结合基质蛋白特征筛选出若干基质蛋白候选基因,它们的具体功能还需要深入研究。本研究选取其中的一个unigene进行克隆和功能鉴定,命名为mantle protein N25(简称N
本论文关注佛教初传到十世纪之间,中国对朝鲜半岛佛教与建筑文化的影响,研究的素材包括寺院遗址、宗教文物和历史典籍,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论文通过考据、计量、比较等历史研究方法,共分六个章节展开详细的讨论。第一章绪论介绍了韩国佛教史和佛教建筑史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使用的历史观念和方法。第二章通过坟墓壁画及考古遗址介绍了初传时期朝鲜半岛本土的建筑风貌及形式特征,并阐明了佛教初传与当时国际政治之间的关系。第
软体动物壳是一种迷人的生物矿物质,它由高度有序的碳酸钙复合物组成。研究表明,它的贝壳在损坏后可以进行修复再生。该修复过程与贝壳的生长过程类似,均受到生物大分子,尤其是贝壳基质蛋白(SMP)来调节。基质蛋白Shematrin-2,其表达水平在外套膜组织中最高,其含量在合浦珠母贝的贝壳中最高,已被认为是生物矿化的关键参与者,但对其功能及调节机制知之甚少。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鉴定了合浦
中国温带草地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理解并预测温带草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保障中国北方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安全、可持续地利用草地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东北样带草地因其显著的降水梯度成为研究温带草地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典型区域。论文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陆面过程模型两种方法,阐明了东北样带草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分析其在不同降水条件下的差异和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差异,预测了气候变化下草地生长过程和区域
过冷水滴的碰撞结冰现象广泛存在于航空、电力通讯、气象、低温制冷等诸多工程实际领域中。由于过冷水处于亚稳态,其相变结冰与稳态平衡下水的相变结冰明显不同。生产生活中的宏观结冰/霜等实际上是单个过冷小水滴与壁面作用而结冰并逐渐积累形成宏观冰层的过程。为了减小结冰/霜导致的危害,从延缓结冰发生、抑制冰层生长等方面出发,本文对过冷水滴的结冰与碰撞特性开展研究,以“静置过冷水滴结冰—水滴碰撞—过冷水滴碰撞结冰
化石能源的燃烧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气候问题,需要探索新的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途径。旋流燃烧技术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利用技术,而“旋流/火焰相互作用”对旋流燃烧行为有重大影响,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前沿及热点所在。本文针对两种旋流-火焰相互作用的新现象开展研究:一是BW火焰(The Blue Whirl),即火旋风(Fire Whirl)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倒锥形蓝色火焰;二是旋涡热强化效应,即当外围存在温度梯度
碳烟是碳氢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副产物,对人体和环境有较大的危害。理解碳烟形成的详细生成机理,是构建碳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对降低碳烟排放具有重要意义。真实的燃烧设备存在复杂的流动和边界条件,不适合碳烟生成机理研究。因此,本研究搭建了火焰结构简单、边界明确的层流预混滞止火焰。综合采用多种实验检测手段,对初生碳烟粒子动力学和粒子形貌结构演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同时采用数值模拟计算了火焰中的气相化学,用来辅助实
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是以解除囚禁的夸克和胶子作为基本组分的新物质形态。极端相对论重离子碰撞是在实验室中产生这种新物态的最可能方式。而奇异粒子产生是研究重离子碰撞反应动力学过程的最有效的实验探针之一。本文首先系统研究了 RHIC第一期能量扫描实验中的(?)=14.5 GeV金核-金核碰撞中的KS0,Λ和Ξ在中心快度区(|y|<0.5)的产生,测量了各粒子的核修正因子(RCP)。通过与能量扫描实验中其它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