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AIS),是一种常见的男性假两性畸形。是伴X连锁隐性遗传病。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但其X染色体上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存在缺陷,可致雄激素靶器官上的AR出现缺陷,体内的雄激素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此疾病可对患者的生殖能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还可能引发与性发育异常相关的性心理、性行为的异常,并可能给社会和患者家庭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目前基因诊断是AIS诊断的金标准,其致病基因一直在不断的被发现,目前有研究表明此综合征的遗传背景较为复杂多样,故继续发掘其新的致病基因,将有助于说明与建立疾病的表型与致病基因型之间的关联。 研究目的: 明确AIS家族致病基因,建立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联,为其家族成员后续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收集2015年就诊于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被诊断为“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的患者和其同胞姐姐(同样为AIS)及其另一个正常同胞姐姐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液样本,提取上述三个样本的外周血全基因组DNA,对此三例样本的全基因组DNA应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全外显子测序。进一步收集家族中其他9位成员的外周血液样本并进行全基因组DNA的提取,应用一代测序对家族中的这9位成员以及上述三姐妹进行二代测序结果的验证。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上述家族中的12个样本进行SRY(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基因和Y染色体AZF(无精子因子)a、AZFb、AZFc缺失情况检测。通过检Ⅲ-1的5α-脱氢酶活性浓度及其同一次采血所得的血液样本的睾酮(T)和二氢睾酮(DHT)的值来验证Ⅲ-1的5α-脱氢酶活性是否正常。 研究结果: 1.二代测序发现Ⅲ-1和Ⅲ-3存在AR:c.2566 C>T(R856C)突变。2.一代测序发现Ⅲ-1和Ⅲ-3存在AR:c.2566 C>T(R856C)突变,Ⅱ-2存在AR:c.2566C>T(R856C)杂合突变,家族中其他成员均不存在此突变。3.SRY基因和Y染色体AZFa、AZFb、AZFc缺失情况的检测发现两患者和其家族其他男性基因型成员均存在SRY基因和无Y染色体AZFa、AZFb、AZFc的缺失。4.5α-脱氢酶活性浓度检测发现Ⅲ-1的5α-脱氢酶活性浓度正常。 研究结论: AR:c.2566 C>T(R856C)突变是造成此家系AIS的致病原因,来自于患者的母亲的自发突变。5α-脱氢酶活性不是造成此家系患者临床症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