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负压伺服系统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器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go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负压伺服系统能够产生高精度、高动态的压力信号,可以为飞行器的半实物仿真提供真实的气压环境。在负压伺服系统中存在由伺服阀流量特性、容腔的热传递效应、伺服阀的内部泄漏等导致的强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问题,使得线性控制器在大范围压力控制时,效果不佳。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策略,设计了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器,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最终实现了大范围压力控制的一致性。本文开展了如下工作:首先,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理论分析了系统由伺服阀流量特性、容腔的热传递效应、伺服阀的内部泄漏等导致的强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对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点的变化,线性控制器控制效果逐渐变差。此外,实际系统中还存在不确定性问题,难以建立精确的系统模型,采用基于模型的控制策略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考虑到神经网络具有非线性映射能力和自学习能力,适合解决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因此,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策略。然后,在负压伺服系统中,对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策略进行了具体设计。为了向神经网络控制器传递精确的控制误差梯度信息,采用NARX模型设计了负压伺服系统神经网络辨识器。为了确定系统的理想控制性能,根据系统特性和系统控制要求设计了参考模型,采用动态神经网络设计了负压伺服系统神经网络控制器,并分析了基于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负压伺服系统的稳定性。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辨识器能够精确地辨识出系统模型,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克服系统的非线性影响,实现了大范围压力控制的一致性。最后,建立了负压伺服系统实验平台,对负压伺服系统神经网络控制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控制器克服了系统中非线性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与线性控制器相比,提升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在各个压力点取得了一致的控制效果,解决了负压伺服控制中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实现了大范围压力控制的一致性。
其他文献
传统的无机块体热电材料因其脆性、不易加工等缺点限制了其在柔性可穿戴领域的应用,但诸如碲化铋等高性能室温无机材料依然是有机/无机复合热电材料的可靠候选。新兴的有机导电聚合物在柔性热电转换领域表现优异,但也存在种类单一、价格昂贵等不足之处。具有低导热性和优异耐候性的低成本绝缘型聚合物有望成为复合体系中有机组分的有力竞争者。基于这种思路,本论文使用P型碲化铋材料Bi0.5Sb1.5Te3和聚偏氟乙烯(P
目的: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是具有自我更新,高致瘤能力的肿瘤细胞亚群。大量证据已经表明CSCs是肿瘤发生放化疗抵抗和复发反弹的元凶,因此寻找针对肿瘤干细胞的靶点有望解决上述问题。早在上个世纪,已有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中存在糖原代谢,实验室近期发现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中糖原代谢异常活跃且发现此过程中的关键物质尿苷
第一部分 Emb基因敲除小鼠的构建及其肠神经系统发育的异常目的:建立可稳定遗传的Emb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观察肠神经系统发育的情况。方法: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Emb基因敲除鼠,通过Western blot和RT-qPCR实验来检测其后代小鼠肠道中Emb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从形态学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的方面研究基因敲除鼠肠神经系统的表型。结果:我们构建了 Emb基因敲除小
利用发动机尾气余热对甲醇进行裂解生成H2和CO等裂解混合气,之后导入发动机中燃烧,可有效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和排放特性。其中,催化剂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裂解气各组分含量,对整个醇氢动力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题组已有研究表明,Zr助剂对Cu/Ni催化剂的甲醇裂解性能提升最好,本文对Cu/Ni/Zr甲醇裂解催化剂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分别从制备方式、Zr含量变化、热稳定性和时间稳定性四个角度开展研究,结合
研究背景及目的:人体内大多数生理过程都表现出生物节律,如睡眠-清醒周期、激素分泌、体温调节等。昼夜节律是一种普遍的生物节律,临床研究发现倒夜班人群IBS患病率较高,该现象提示昼夜节律紊乱参与了IBS的发生发展,而IBS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常涉及内脏敏感性改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昼夜节律紊乱致内脏高敏感性的机制。利福昔明作为一种肠道选择性抗生素,近年来在治疗IBS中的作用备受关注,本研究同时探究利福昔明
大型旋转电机是工业生产中的核心装备,非计划停机将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绝缘损伤是旋转电机故障的最主要因素,局部放电情况可以有效地表征定子绕组中绝大部分的绝缘缺陷,因此其监测是大型旋转电机状态监测的重要部分。现阶段针对旋转电机的局部放电监测系统,主要以国外的Iris、Ormicron等公司的专利技术为主,只使用分相电流传感器测量高频电流信号,导致相间局部放电和对地局部放电信号混叠,测量数据需要专家人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对AML细胞增殖活性和lnc RNAs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细胞活力采用CCK-8和CFSE方法检测,细胞周期采用PI染色法进行检测,细胞凋亡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进行测定。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及其活化形式Cleaved Caspase-3、PARP及其活化形式Cleaved
传随着社会的发展,红外热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快速体温检测、故障检测等生活场景中,然而现有的红外热像仪所采用的传统透镜模组受限于曲面调光的工作原理,空间利用率低下,难以适应小型化、微型化的设计需求。超表面作为一种亚波长尺寸的二维平面阵列结构,能够通过人工设计灵活调节电磁波的振幅、相位、偏振等物理参数,被认为是继折反射式光学元件、衍射光学元件之后的第三代新型光学元件。由超表面发展而来的超透镜基于广义斯涅
近些年来,工业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为自动化装配提供了新的可能。相较于人工,机器人具有某些不可比拟的优点,如高效率、高强度、低成本、恶劣环境适应性优良等,是实现零部件装配的理想对象。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圆轴孔类零件是最常见和常用的,因此对其装配技术的研究也是最为广泛的。本文对单轴孔零部件装配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首先,本文分析了装有轴件的情况下六维力/力矩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组成成分,探究了传感器零漂、轴
电渗流作为一种典型电动输运现象(Electrokinetic transport phenomenon),(Electroosmotic flow,EOF)在微纳机电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电动能量转换(Electrokinetic energy conversion,EKEC)系统等。最近的研究表明,纳米通道壁面接枝尾端带电聚电解质刷可提高EKEC系统能量转换效率、提高电渗流速度。但接枝聚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