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牛凝血酶原-2包涵体的体外重折叠复性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凝血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止血剂,在临床上有非常重要的用途。凝血酶原-2(pThr-2) 是α-凝血酶生成过程中的分子量最小的单链中间前体,经激活后可转化为有活性的α-凝血酶。本论文通过将含凝血酶原-2基因的质粒克隆至大肠杆菌中并得到大量表达,但这样获得的凝血酶原为包涵体形式,必须经过体外复性后,再激活为凝血酶。本文在优化发酵条件获得高产量的重组牛凝血酶原-2包涵体的基础上,对牛凝血酶原-2的体外重折叠复性如稀释复性以及温敏型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凝胶和二硫键异构酶(DsbA)介导的复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将携带已克隆pThr-2基因的质粒成功地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 中,经IPTG诱导后继续培养,获得凝血酶原-2包涵体。对培养基组成及操作条件进行了优化,详细考察了碳源、氮源、无机盐、诱导起始时间、诱导剂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和转速等因素对目标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最终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重组凝血酶原-2包涵体的产量为110 mg/L发酵液,占菌体总蛋白的21. 7%。将收集的菌体用超声波破碎后,离心得到pThr-2包涵体,然后Tris-HCl缓冲液洗涤包涵体,并优化了洗涤液组成。包涵体用8 M尿素(含0. 3 M DTT)溶解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一次回归正交试验及快速登高试验,综合考察了pThr-2包涵体稀释复性过程的关键参数,包括GSSG浓度、GSSG/GSH比例、尿素浓度、PEG6000浓度、L-Arg添加量以及复性温度等。凝血酶活力用生色底物法测定,结果在优化条件下凝血酶活力可达2948U/mL。在稀释复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添加温敏型PNIPA凝胶和DsbA协助凝血酶原-2体外复性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凝胶协助复性后凝血酶活力可达6222 U/mL,凝胶的最佳添加量为105 mg/mL,且复性初始蛋白浓度越高,凝胶协助复性的效果就越明显;但PNIPA凝胶的加入在协助复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复性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我们将含有DsbA基因的pAVD63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中,并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发酵制备DsbA,经离子交换层析获得的高纯度DsbA用于协助pThr-2复性。由实验结果看出,添加DsbA能够显著改善凝血酶原-2的复性效果,当DsbA与pThr-2的摩尔比为4:1时,凝血酶活力相对稀释复性提高了41. 7%。凝血酶经肝素亲和柱纯化后,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复性后经激活得到的凝血酶具有与天然态凝血酶相同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表明凝血酶原-2已正确折叠。
其他文献
<正>智能家居让用户有更方便的手段来管理家庭设备,比如,通过触摸屏、无线遥控器、电话、互联网或者语音识别控制家用设备,更可以执行场景操作,使多个设备形成联动;另一方面,
通过对123名来自19个省市79所中学的某211、985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新生关于高中英语教学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高中英语师资力量总体较好;教材使用"一纲多
近年来,消防部队在处置化学灾害事故时常出现伤亡的情况,有证据显示,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已成为化学危险品事故的主要类别和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中造成消防员伤亡的最大原因。
本文第一部分对悬赏广告的概念及性质进行概述。我国的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悬赏广告的法律制度,因此,关于悬赏广告的概念及法律性质,在理论界存在着争议。笔者通过对比不同学者的
动机被许多研究者认为是成功学习第二/外语的主要决定性因素之一。在Gardner和Lambert动机研究模式的基础上,国内外学者予以拓展,对学生二语/外语学习动机及其各个维度(因素)进行
目的:探究分析伊班膦酸钠注射液和阿仑膦酸钠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疗效,并对其疗效-成本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
我把与书法有关的创作分为三类:传统风格书法、现代风格书法和源自书法的艺术。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风格书法创作所要求的才能,书法史已有充分的展示,但在当代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活动一定要与学生的主动性联系,教师活动要以转化为学生的活动的目的.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一定树立为学而教,有利于学生学的“学生观”.如何在课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FID)、无线数据通信、计算机等技术,构造的一个可以连接世界万事万物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由于射频识别(RFID)
适用于活性阴离子聚合的单体拓展研究是有关活性阴离子聚合的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十年在活性阴离子聚合领域出现的新型单体的结构设计、合成及其聚合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