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种质及遗传多样性RAPD和ISSR分析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yu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吕四海区的三种重要的水产贝类:文蛤(Meretrix meretrix)、青蛤(Cyclina sinensis)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用60个随机引物对三种贝类共24个样品进行随机扩增,从中选取了45个扩增效果比较稳定的引物用于群体分析,共得到了250个位点。根据Nei氏公式计算出3种贝类种间和种内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和相对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通过比较分析,三种贝类之间的遗传距离0.2785、0.2739、0.2805要明显大于三个种群内遗传距离0.1904、0.1931、0.1615。青蛤、四角蛤蜊种群内的遗传距离0.1904、0.1931要大于文蛤的种内遗传距离0.1615。三种贝类之间的遗传距离0.2785、0.2739、0.2805差异不显著。 利用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e)分子标记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两个地理种进行了PCR扩增。用100条ISSR引物对江苏文蛤和辽宁文蛤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筛选,挑出条带清晰,稳定可靠的引物13条,每条引物检测出的位点数从1到8不等,平均每条引物可检测到位点数4.6个。从本实验所用的样品得到的结果来看:江苏文蛤的多态性80.7%要高于辽宁文蛤的多态性68.4%;种群内平均遗传距离0.3105±0.090也要大于辽宁文蛤0.2658±0.044。从筛选得到的引物可以发现:文蛤简单重复序列中AG碱基含量比较高。通过对不同实验条件的对比,对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 通过两种分子标记对文蛤的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青蛤、四角蛤蜊种群内的遗传距离要大于文蛤的种群内遗传距离;相对于四角蛤和青蛤,文蛤的种质有退化的迹象;与辽宁文蛤相比,江苏文蛤种群内遗传距离相对要大;江苏文蛤的位点多态性较高,仍存在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
其他文献
该文根据2000年8月至2001年7月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策湖采集的768尾黄颡鱼样本.对其繁殖生物学和产卵场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黄颡鱼雌雄差别;雄性黄颡鱼终生具有生殖突,尾
本研究的目的是筛选杀灭鱼体寄生虫的杀虫植物,通过比较18种杀虫植物对草鱼锚头鳋无节幼体的毒性试验结果,筛选出有效杀虫植物的有效杀虫活性部位。 试验分为3部分,第1部分是
经典海洋食物链中,浮游植物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生产者,而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在海洋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微型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能流和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
张网渔具因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渔获物新鲜程度好、经济效益高等优点,而成为山东省日照至烟台近岸海域群众渔业的主要作业方式之一。但是张网作业也存在着严重损害鱼类
封闭或半封闭工厂化循环水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它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切断病害传播、提高养殖产量,被誉为养殖业的一次技术革命。大菱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