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1999年以来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多、比例的不断上升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社会长期面临的问题,这一趋势对于养老金的足额支付提出了挑战。面对人口老龄化压力下养老金给付的严峻形势,国际经验较多地采取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的方式,而我国政府也早已意识到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性,早在1991年便提出建立包含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在内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在制度建设上,我国的第一支柱社会养老金覆盖面已趋于饱和,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也发展稳步,但是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计划拟发展多年但实际进展缓慢。十九大以来,大力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成为学界和政府的普遍共识。本论文基于以上制度背景和政策动向,认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应采取账户制的方式,并对建立账户制的第三支柱养老金计划主要进行了三个层面的阐述。第一,梳理我国建立第三支柱养老金的重要意义,从人口老龄化、养老金资金积累不足和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三个维度进行阐述,通过文献法和宏观数据分析对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养老金基金积累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全国性的问卷调查法明晰民众对于第三支柱的强烈参与意愿。第二,梳理我国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账户制的政策准备和面临的主要障碍。本部分采用文献法梳理了我国在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方面已有的相关政策支持以及实践层面上的试点探索,了解制度发展已具备的政策准备和实践经验,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借鉴国际经验,认为我国在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账户制度时主要面临着来自于税收优惠方式不明确、账户制度经验不充足、相关制度不衔接以及资本市场准备不充分四方面的问题。第三,针对上述问题,通过文献对比法借鉴国际上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发展经验,重点研究国际上第三支柱养老金账户制经验较为丰富的美国IRAs制度的一手政策文献、学术研究成果、市场调研数据等梳理,提出对我国发展第三支柱的经验借鉴。本论文在基于我国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账户制度即将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制度优惠方式上,采取税收优惠为主,财政补贴为辅的激励方式,优惠方式多元化;第二,在账户制度设计上,需针对差异化人群对于缴费及领取的年龄、金额等作出规定,以保证养老金资产物尽其用;第三,在制度衔接上,兼顾不同群体差异化需求,打通内外部账户资金转移的壁垒,增强制度灵活性;第四,在资本市场支持方面,加强制度化建设,丰富投资手段,鼓励个人参与,提高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