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采用热敏灸配合常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探讨热敏灸介入常规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是否有影响,为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上的实践运用及疗效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60例,按首次来诊的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观察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热敏灸结合常规针刺)30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30例。2组均每日治疗1次,6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天,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并以简式McGiLL疼痛问卷检测各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结果因4例病例脱落,最后治疗组剩28例,对照组剩28例。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情况具有可比性。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方面,两组间治疗前后评分差比较,PRI、VAS、P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热敏灸结合针刺能更好地缓解疼痛症状,疗效更加明显。在临床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而治疗组疗效更显著(P<0.01)。评分表其中一项(感觉)在治疗前,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故不作组间疗效比较;两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试验、肌力和腱反射,但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差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Spurling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颈肩部的疼痛与不适、上肢疼痛与麻木、手指疼痛与不适、工作和生活能力和手的功能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说明热敏灸结合常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治疗颈肩部的疼痛与不适、上肢疼痛与麻木、手指疼痛与不适、工作和生活能力和手的功能时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显效率为78.57%,对照组为46.4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89.2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显效率、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敏灸配合常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疼痛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优于常规针刺疗法。热敏炙操作简单方便,疗效确切,能实行规范化操作,易于推广,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