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力监测站的功能与管理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mi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土壤质量恶化现象日益凸现。土壤肥力持续下降,透支土壤生产潜力,土壤养分贫瘠与污染等直接威胁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土壤科学工作者长期致力于土壤肥力研究,探求土壤肥力演变规律,研究土壤肥力提升的机理与措施、土壤退化与污染的机理与修复防治技术,保障土壤和农业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土壤肥力监测站作为土壤质量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肥力研究的主要手段和土壤退化与污染修复防治研究的基础工程,旨在揭示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土壤及不同管理模式下土壤肥力演变规律与养分平衡,指导农业合理施肥,确定土壤退化与污染的机理与修复防治技术的研发等,并长期监测农田土壤及气象等相关数据。其在国家土壤安全宏观和长远角度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土壤肥力监测系统已不能满足社会和科学发展的时代需求。针对不同年代的特定背景,给予监测站新的历史使命体现出我国科研鲜活生命力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因此,应坚持长期监测不动摇,本着与时俱进的态度,对现行监测站存在的问题和时代要求及时做出我国监测系统综合评价。本研究着眼于现行土壤肥力监测系统,从国内外农业试验站取得的重大成果及其对科研与土壤可持续利用所做的贡献、国内外农业试验站的管理模式和我国土壤肥力监测体系的不足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归纳土壤肥力监测站的功能与管理,阐述如何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经验技术完善我国土壤肥力监测工作不足之处和体系欠缺。结果表明,我国土壤肥力监测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监测站战略布局与规划不合理、缺乏统一标准与监督机构、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研究领域和监测内容过于单一且贡献率普遍较低、许多中小型监测站经费严重不足、经费管理也存在纰漏等。建议:首先,国家在监测站点布局规划上统一标准,规范化管理,加强不同管理部门下监测站间交流,避免重复布点,高效利用科研资源,并设置监测站监督机构,进行不定期测评,推动整个体系有序发展;其次,坚决落实“开放”原则,加强对外交流,通过项目合作实现科技与人才的流通;再次,保证监测站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全力投入“产学研”一体化研究;然后,有效地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监测站的综合贡献率,推动相关行业的共同发展。最后,从科研的全局性和长远性以及监测工作的时空延续性出发,加大科研资助,确保监测站运行顺畅,并有充裕经费进行设备更新与维护,引进优秀人才,吸引国际先进项目,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打造我国先进自主创新科研体系。
其他文献
文中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民俗学和社会学的视角下,本着大胆假设、仔细论证的原则,对搜集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筛选、归纳、类比和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小汽车已经进入了普通家庭。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汽车数量越来越多,拥堵的交通环境、一位难求的停车场地等一系列问题日
本研究旨在关注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这一群体,考察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其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探讨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
农产品供求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农业信息资源,同时农产品供求信息又是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子商务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发展,农产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将成为一种发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为高新科技产业聚合提供平台的产业园区。上个世纪50年代,各国开始纷纷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支柱。广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女性群体长期处于被控制、被压抑甚至被奴役的地位,女性的解放经历了艰难的历程。自封建社会开始,文学作品见证了女性争夺权利的全部过程,其中的女性形象以其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国企业面临的竞争问题日益剧烈,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增强竞争优势以适应变化,传统单一的人力资源实践正逐步被整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所取
对团队构成与团队绩效关系的认识有助于充分利用团队结构优势、提高团队效能、建立竞争优势。理论界已对团队多样化与团队绩效的关系展开了大量研究,然而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研
本研究利用开顶式气室,设置相同时间(1d)不同浓度(0、20、30、40、50、60μg·m-3)和相同浓度(40μg·m-3)不同时间(0、1、3、5d)两种方式对小叶丁香(Syringa microphylla)、
自李昌平发出“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呐喊始,“三农”问题便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实现农村稳定,农业繁荣,农民生活富足。解决好“三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