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公民教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研究

来源 :长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1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晏阳初是我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与实践家,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致力于完善和实践他的教育理论。而公民教育思想形成于近代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是晏阳初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民教育思想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具有历久弥新的丰富意蕴。本论文以晏阳初公民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试图系统呈现其公民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归纳总结出其思想所蕴含的独特内涵与深刻洞见。同时基于当下我国当下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挖掘其现实价值,分析出其公民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教育工作的启示,为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供借鉴。本论文基于晏阳初公民教育思想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探求其公民教育思想产生的渊源与理论基础,晏阳初公民教育思想的形成除了受其家庭背景与生活环境影响之外,还与晏阳初青年时期的求学经历与当时社会所处的历史环境有关。晏阳初不仅从我国本土教育思潮中汲取精华,更从西方的宗教、哲学以及教育家们身上吸收营养引为己用,体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实质,形成一套独特的公民教育思想体系。同时本文在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分析法的基础上对晏阳初公民教育思想的内涵进行系统的论述,通过辨析公民教育与平民教育和其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帮我们厘清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认清公民教育的地位与重要作用。同时公民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在知识、技能与情感三个维度上都进行了明确的划分,阐明公民教育思想的教育宗旨与方向。晏阳初公民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培养智识力的识字教育、培养审美的文艺教育与心体共健的道德教育更是全方位体现了其思想的全面性,而公民教育原则与途径则是以多角度的视域诠释晏阳初公民教育思想的本质内核,共同构建出公民教育体系的理想样态。最后,本论文在对晏阳初公民教育思想深度解析的基础上,正确看待公民教育思想所蕴含的独特的价值意蕴与局限性,同时结合我国当下教育实际,在职业教育、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几个方面都有着可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指出,生产劳动是人类基本的社会实践,为人类社会和个人的存续提供必需的物质资料,为人类的精神活动奠定物质基础,也是个人成长和发展最具活力的路径。因此,劳动应是全部教育的基本面向,职业教育也不例外。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虽有诸多共通之处,但二者更有本质区别,即二者的历史渊源、适用话语系统不一样,价值旨趣和实践模式也不相同,因此,劳动教育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许多职业院校教师
期刊
在江恒源教育思想体系中,劳动教育贯穿其职业教育思想始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江恒源劳动教育思想缘起于特定的时代境遇,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江恒源的劳动教育思想对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如通过激发学生劳动本能以落实劳动教育的隐性目标;因地制宜和协同合作以完善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统筹各层次各类型教育以构建学校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注重师资和教
期刊
劳动是人类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高职院校推进劳动教育在职业教育层面的发展,是全面落实“以劳育人”教育新要求的具体实践。文章以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为例,论述了高职院校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随后分析了高职院校深化劳动教育助力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构建了劳动教育新格局,完善了高
期刊
技能型社会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在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升技能人才的职业劳动技能,其精神内核是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推进的逻辑理路体现为:从“劳动技能”的培养理念向“德技并修”转变;从“单一课程”的实践途径向“融合体系”转变;从“静态固化”的评价方式向“多阶递进”转变。基于此,应通过更新劳动教育观念、强化劳
期刊
作为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杜威对劳动内涵的理解十分深刻,不仅认可劳动的光荣性,而且主张劳动体现“理智”价值,并将“闲暇”作为劳动的有价值回报,是教育的社会目的之一。杜威对劳动教育的分析独到,认为其应为理论学习提供实际价值,并使学生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条件及其制度。杜威从劳动的角度,对教育变革作出思考,探索“普职融合”的有效途径。杜威的劳动观对职业教育有多重启示:技能型社会建设应重视“闲暇”的特殊意义;
期刊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抓手,劳动观培育是劳动教育的重要方面,劳动观培育的成效是决定劳动教育是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指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和劳动观培育工作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就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都为新时代
学位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实践操作能力强的技能型劳动人才,因此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学生劳动教育的培养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明确劳动教育内涵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探索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学生劳动教育的培养路径,旨在发挥劳动教育在烹饪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流通业集聚可直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要素资源配置优化,进而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本文基于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流通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表明:流通业集聚能够显著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且这一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相较于经济发达地区,流通业集聚对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作用更明显。
期刊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半程中学立足学校实际,以新时代劳动教育创新实践为支点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一是以劳动实践为载体,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二是融通多维空间,保障劳动教育落地落实;三是通过“记+评+展”的多元方式,实施劳动教育发展性评价,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实践基地+企业+社会”六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实践新样态。
期刊
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是一种以劳动教育为聚焦点,以跨界融合育人为理念支撑,以实现以劳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为目标,以普职融通协同合作为基本模式的劳动教育新形态。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在于其目标的共同性以及内容的互补性。现实中存在融合观念固化、融合机制不畅、和谐秩序欠缺等问题。应该明确普职融合目标、落实建章立制、健全融合育人机制等为解决对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