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东站深基坑不同分区开挖顺序对围护结构和地表沉降影响分析

来源 :安徽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anu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高速铁路让城市与城市之间实现同城化,让现代城市之间的概念发展为“城市圈”,很大程度上平衡了经济圈、交通圈,城市区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高铁车站同样是最大化利用地下空间的基本标志。车站基坑的稳定性对工程安全有重大影响,深基坑的建设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有必要确保基坑开挖的顺利进行,并且不会损害共同建造的高架高铁车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以淮安东站交通枢纽深基坑工程作为研究背景,将工程实际测量数据与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分析进行比较,充分结合先前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对该项目施工实践中相关变形位移规律给与总结,以及不同分区开挖顺序过程中围护结构位移与地表沉降规律进行深度分析对比。采取科学合理的开挖顺序方案可以大幅度缩短建筑工期、工程造价以及加快施工进度,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淮安软土地区接下来的基坑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主要工作与结论如下:(1)介绍了基坑开挖导致的围护结构位移、周围地表沉降以及基坑底部隆起等变形原因以及相应位移常用的计算方法,同时介绍了常用支护结构类型的性能和计算理论,提出了几种基坑变形的控制措施;(2)选取基坑重点监测点位数据整理分析得到: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刚开始处在桩顶,基坑开挖初期围护结构并未发生过多的整体变形,水平位移变化表现为“凹”形,中下部凸、两端较小,最大侧移17.74mm,地面下8m处为最大水平位移处;(3)地表沉降值都随远离基坑边缘表现出先增大而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地表沉降曲线由类似“三角形”慢慢转变成为“凹槽形”,地表最大沉降发生的位置会慢慢固定在距基坑边缘大约10m处,最大沉降值10.26mm;支撑梁和环撑轴力都会出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两层混凝土支撑轴力皆处于安全范围内,基坑整体开挖处于安全可控局面;(4)将模拟计算所得数据整理后与现场测量值比较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些许误差,基坑开挖支护过程极为复杂,天气、附近施工荷载等因素干扰客观存在、无从避免,整体来看模拟结果能将基坑变形的基本趋势准确的体现出来;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监测值,Peck公式计算值与数值模拟值三个对比分析,其中Peck理论计算曲线与数值模拟地表沉降影响范围大致相同,曲线变化的趋势整体上满足于监测值,表明Peck曲线与数值模型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准确度;(5)基于基坑采取盆式开挖,在一定预留土体宽度范围内,地表沉降量与围护结构侧移这两项指标会随着宽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综合各种因素考虑预留土体宽度40m可以作为该工程盆式开挖最佳长度;(6)不同开挖卸载路径将引起差异化基坑变形特征,开挖顺序方案采取从中间圆形环撑向基坑四角区域开挖时,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侧移比原方案减小约11%,地表最大沉降量减小约2.46 mm,表明此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图[48]表[6]参[65]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高新技术向皮革产业的渗透,传统的聚丙烯酸酯涂饰剂不足以满足功能化的需求。而聚丙烯酸酯/无机纳米复合皮革涂饰剂具有卫生、耐黄变、抗菌、防水
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从数据获取、数据加工、数据发布到数据交换以及数据管理的系统设计流程,简要介绍平台的功能实现,最后对其总结。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白介素和TNF-α与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将17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发作组(急性发作期,107例)及缓解组(缓解期,71例),另取同期体检健康者83
针对物流机器人路径规划的问题,结合蚁群算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A~*算法改进的蚁群算法,目的是当物流机器人工作时,采用所提出的方法使其可以沿着一条距离最短的路径行进。该方法通过使用双向搜索的A~*算法来预先搜索一条最短路径作为较优解,之后以此路径经过的节点为中心,线性地改变信息素,提高较优解路径附近节点的信息素浓度,实现了对传统蚁群算法的改进。在20 m×20 m的栅格地图内对3种算法进行仿真试
随着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高速发展,宏基因组的发展越来越快,传统生物实验难以满足宏基因组研究的需求,于是就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完成后续的数据分析。由于宏基因组数据直观上,人类无法观察到任何信息,于是就需要一个足够好的可视化平台,使得微生物组数据能为我们人类所能阅读。本文完成了微生物组大数据进化生态融合可视化平台构建,用于做微生物数据分析。这里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可以与用户互动的基于的宏基因组可视化平台、基
通信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行业,其发展与国家经济的繁荣存在紧密联系。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深入阶段,通信企业不仅面临来自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同时
采用水热法,以钼酸铵和硝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维纳米α-MoO3棒状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其物相及形貌进行了表征。一维α-MoO3纳米棒直径为2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