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评价语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对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师课堂评价的客体,学生的参与度是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已成为实际教学中实现主体性教育的重要举措。内初班为新疆少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和部分汉族学生提供了优质的英语教育资源,内初班英语课堂教师如何使用恰当的评价语,更好地激发内初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是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本研究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得到了内初班英语课堂教师评价语和学生参与度的现状,并通过完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记录了内初班54节,4种课型(阅读、听力、语法词汇和写作)的英语课。根据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编码规则,转写获得54份课堂互动矩阵图,经过定量(皮尔逊相关)和会话分析得出不同班级类型(民考民和民考汉)英语教师评价语与学生参与度的具体相关关系和其具体原因。具体结果如下:1.内初班英语教师课堂评价语呈现出语言选择和课堂环节分布的多元化,以及基于学生参与的评价方式的特点。被调查的每个内初班英语教师在其课堂都使用了评价语,其中75%的教师在评价语的选择上使用中英双语,评价环节上做到了多元化,评价分布在课堂提问、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环节;75%的英语教师认为自己了解学生兴趣,并认为内初班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50%的教师会在学生课堂表现后给予即时评价。2.内初班英语课堂学生参与情况呈现性别、年级以及班级类型上的差异,其中,班级类型的差异体现着语言基础,课堂学习环境维度上学生课堂参与的差异。在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方面,男生参与度均显著低于女生(t=-2.537,-2.007,-2.237;df=448,448,285.676;p<0.05);随着学习年限的增长,课堂参与度呈现降低的趋势(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民考民班级学生行为参与度显著低于民考汉班级(MD民考民-民考汉=-1.432,p<0.05)。3.总体而言,教师评价语较好地促进了民考民班级学生的主动课堂参与,对民考汉班级学生的被动参与影响较大。英语课堂教师肯定评价语更好地促进了民考民班级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与民考民内初班学生主动参与度呈现强正相关关系(r=.749>.7,p<0.01);与民考汉内初班学生被动参与度呈现中度正相关关系(r=.513,p<0.01)。否定评价语的影响在两种班级未呈现明显差异。模糊评价语与民考民班级学生的被动参与度呈现中度的负相关关系(r=-.448,p=.015),与民考汉学生被动参与度呈现中度正相关关系(r=.608,p=0.001)。4.内初班英语课堂教师评价语除了扮演着基于学习内容的判断与情感反馈的角色,还作为语言输入的一部分,在课堂评价环节的语言交流与互动中影响着学生语言输出及课堂参与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