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布比卡因注入蛛网膜下腔对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h8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老年人有其独特的生理改变:心血管储备功能不足,自主神经系统反射反应降低,呼吸功能的减退,肾功能的下降等。这些改变使老年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能力大大降低。而关节置换术出血量较大,手术时间较长,对老年患者的术期生理情况影响较大,麻醉风险高。因而选择安全、有效、对全身机能影响最小的麻醉方式对于这类病人来说尤为重要。目前国内老年人关节置换术病人多采用椎管内麻醉方法,但常用的椎管内麻醉方法均存在着不足之处:单次腰麻因为阻滞平面难于控制,老年人心血管调节功能差,易发生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波动;连续硬膜外麻醉对一般情况较差老年病人的呼吸、循环影响较大,且多数情况要辅助静脉用药,加重了呼吸、循环的抑制;腰硬联合麻醉(CSEA)中腰麻的首量和硬膜外追加量往往偏大,易导致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CSA是一种安全、有效,对循环、呼吸系统干扰少,特别适用于高危老年病人下肢和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技术。国外文献报道,在同类手术的麻醉中,布比卡因的剂量范围是5~20mg;国内有研究显示布比卡因的剂量范围是7~12mg,两者间差距较大。而且以往的研究都为一次性在蛛网膜下腔注入局麻药,对老年人生理状况影响较大。 研究目的本研究拟在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中,观察经蛛网膜下腔导管注入不同剂量的0.5%等比重布比卡因所产生的麻醉效果,得出一个比较合适的用药剂量,并比较CSEA和CSA的麻醉效果。 研究方法病例选择及分组53例择期行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89岁,ASA分级Ⅰ~Ⅳ级,排除标准:病人拒绝接受;穿刺部位皮肤局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布比卡因过敏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四组:10mg腰硬联合麻醉组(Ⅰ组),7.5mg连续腰麻组(Ⅱ组)和10mg连续腰麻组(Ⅲ组),12.5mg连续腰麻组(Ⅳ组)。 麻醉方法Ⅰ组:病人侧卧位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腰麻针,见脑脊液流出后,以1ml/10s的速度注入0.5%等比重布比卡因10mg(2ml),拔出腰麻针,硬膜外腔留置导管。 Ⅱ~Ⅳ组:病人侧卧位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蛛网膜下腔置入Spinocath导管,头侧置管,置管深度2~3cm,见脑脊液流出确定导管位置在蛛网膜下腔,固定导管后病人平卧。各组均先给予0.5%等比重布比卡因7.5mg(1.5ml),以1ml/10s的速度注入,然后Ⅲ组和Ⅳ组每隔3min给予0.5%等比重布比卡因2.5mg(0.5ml),直至达到Ⅲ组的设定剂量10mg和Ⅳ组的设定剂量12.5mg,此为首次给药。各组首次给药后每隔5min通过针刺法测定麻醉平面,若20min后麻醉平面仍不能达到T10,每隔5min追加0.5%等比重布比卡因2.5mg(极量为17.5mg),如仍不能达到外科手术要求,改用其它麻醉方法。 观察指标1)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和术中输液和输血量以及出血量、尿量。 2)研究中定义蛛网膜下腔给予首量后20min针刺法麻醉平面达到T10为麻醉满意,记录每组麻醉满意患者例数,记录各组注药后至麻醉平面满意时的时间(麻醉起效时间);记录各组最高锐痛阻滞平面。 3)麻醉平面满意后,用改良Bromage评分(BMS)评定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的程度。记录首次给药后BMS达3分出现的时间。记录手术结束后BMS达到0~1分的时间(麻醉恢复时间)。 4)记录各组每种药物的用药总量。 5)记录动脉穿刺完毕时(T0)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和心指数(CI)作为基础值,记录注药后2min(T1)、5min(T2)、10min(T3)、30min(T4)、60min(T5) 6)如术中需追加局麻药,记录加药时的HR、MAP及30min内HR、MAP最低值,定义两者的差值为变化幅度。 7)各组病人术后随访有无发生腰麻后头痛、暂时性神经综合征、马尾综合征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至出院结束。 统计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四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体重、身高、ASA分级构成比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四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效果的比较 Ⅱ~Ⅳ组麻醉起效时间、首量达最高锐痛觉阻滞平面和BMS3分出现时间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Ⅳ组麻醉起效时间、最高锐痛觉阻滞平面均高于Ⅱ组(P<0.05) 3.四组患者首次给药后麻醉效果的比较 Ⅱ组首量麻醉满意率小于Ⅲ组、Ⅳ组,蛛网膜下腔追加布比卡因量多于Ⅲ组、Ⅳ组(P<0.05);Ⅱ~Ⅳ组麻醉恢复时间要短于Ⅰ组 4.首次给药时HR、MAP、CO和CI的变化 (1)与T0比较,Ⅰ组的MAP在T1~T5均降低(P<0.01),Ⅳ组的MAP在T3、T4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Ⅱ~Ⅳ组的MAP在T1~T5均高于Ⅰ组(P<0.05)。 (2)与T0比较,Ⅰ组的CO在T1~T4均降低(P<0.05),Ⅳ组的CO在T2~T4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的CO在T1~T4均高于Ⅰ组(P<0.05)。 (3)与T0比较,Ⅰ组的CI在T2~T4均降低(P<0.05),Ⅳ组的CI在T2~T4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的CO在T2~T4均高于Ⅰ组(P<0.05)。 5.Ⅱ~Ⅳ组麻黄素用量均少于Ⅰ组(P<0.05)。 6.术后随访各组病人均无发生腰麻后头痛、暂时性神经综合征及马尾综合征。 结论1.老年关节置换手术行CSA时,首次给予0.5%等比重布比卡因10mg,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效果良好,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优于7.5mg和12.5mg。 2.在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中,CSA比CSEA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可控性、安全性更强。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4.2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16-01  从语言文字训练的众多看法和认识中,我认为语言文字训练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范文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的过程。曾经有个心理学家说过“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主要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是习得的。”对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识字量  课堂教学中,课文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
【中图分类号】G424.2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11-01  曾沛鑫老师是一位初中物理新老师,从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公开招聘到广州市第一一五中学工作刚满二年,选择一位新老师读解他的课堂教学艺术,是因为教学艺术本来就存在于每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学艺术并不是教学经验的使然,而是人们心灵相通本性的使然。曾老师年轻气盛、心智水平高、物理知识好、思想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中职教育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大量初中阶段文化基础较差、尤其是数学科、又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不断涌入中职学校,给中职阶段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数学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我们中职数学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17-02  新课程背景下,单纯的知识传递已经不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在新教材中重点强调了案例、问题研究教学,突出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探究的过程,但是有些内容对我们的学生不一定适合,如何找到最有表现力、最适合我们学生的素材,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整合有效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14-01  2010年4月,我前往杭州参加“千课万人”活动,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令人记忆犹新的是,窦老师从头至尾都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课时从朗读标题、朗读外貌、朗读语言一直到朗读动作,在朗读中感受人物形象;第二课时从朗读标题、朗读外貌、朗读言回到朗读外貌,在朗读中发现
【摘要】数学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极具普遍性的现象,既是数学课堂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工具.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展开的.提问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  【关键词】问题引入;问题引导;适时;适度;启发性【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19-01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20-01  课堂是学校实施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因此,课堂教学质量关系着学生的成长,而老师的教则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质量的优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备课时教师思考的重点往往是如何把知识点讲清,讲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20-02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英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學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但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班级大(一般为50~60人),程度差别较悬殊的现象,加大了教师在课堂中对提问把握的难度。有些教师担心提问多了,课堂纪律往往难于驾驭;提问少了,师生之间很难沟通,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
【摘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先学后教、合作交流、自由开放、独立自主,就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关键词】学习方式; 预习; 合作; 开放; 自主【中图分类号】G424.2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22-02  从传统学习方式向现代学习方式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