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机性的试验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ku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粒混凝土的受力力学行为,具有本质随机性和典型非线性,且二者相互耦合。由于陶粒混凝土内部存在着随机分布的初始缺陷,在外力作用下,其应力-应变关系会因应力集中而偏离线性,表现出非线性特征。同时,无论是初始的损伤分布,还是后续的损伤演化过程,都不可避免地具有随机性特征。因此,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机性的研究,变得不容忽视。本文从抗压龄期强度、抗压强度尺寸效应和单轴受压本构关系三个方面,来研究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随机性特征。  首先,进行了陶粒混凝土抗压龄期强度试验研究。以9个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为一组,共计28组(252个)。通过试验得到了每组陶粒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随龄期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对数模型、指数模型、双曲线模型和三参数模型,分别对抗压龄期强度均值归一化曲线进行拟合,对数模型拟合度最佳,三参数模型次之,双曲线模型再次之,指数模型则相对差一些。  然后,进行了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尺寸效应试验研究。边长分别为100mm、150mm和200mm的立方体试件,以及尺寸为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试件各30组,以3个试件为一组,共计120组(360个)。通过试验得到了立方体抗压强度尺寸换算系数和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比值。并利用统计尺寸效应理论、基于能量释放准则的尺寸效应理论和基于裂纹分形特征的尺寸效应理论,分别对陶粒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尺寸效应律进行拟合,分析了强度随机性对其产生的影响。  最后,进行了陶粒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关系试验研究。试件的尺寸为150mm×150mm×300mm,共计30个。针对30条应力-应变曲线的上升段,采用等应变选点的方法,得到了应力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随应变的变化规律。通过试验发现,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也具有显著的随机性,且变异系数比较接近,约为10%。利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附录C.2.4中推荐的损伤本构模型,对陶粒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归一化曲线上升段进行拟合,发现前期模型预测值偏高,后期拟合效果较好。通过试验还发现,陶粒混凝土的单轴受压损伤演化参数在前期增长很慢,后期增长较快。通过理论推导,本文得到了陶粒混凝土单轴受压曲线的上包络线方程,与试验值吻合得很好。同时,还得到了下包络线方程,当相对应变超过0.7时,与试验值吻合得较好。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介绍了一种利用BOTDA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测量型钢水泥土搅拌桩芯材(即H型钢)受力变形的新方法。通过在H型钢表面布设分布式传感光纤,获取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在基坑开挖过
在土木工程和实际生活中广泛采用平板结构,其结构的动力学方程建模十分重要。已经有许多学者对平板的振动理论进行了研究,大部分理论是对三维弹性理论的一种简化,采用适合工程实
油罐是油气储运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安全关系着经济发展的稳定和人民财产的安全,而罐体破坏的最主要原因是罐体的不均匀沉降。因此,对油罐的工后沉降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
以工程项目为背景,针对实验室研究的大型可展双圈环形桁架式天线结构研究了三向网格形式索网反射面。在平衡矩阵法的基础上,将简化后结构由形找力的问题转化为数学上的约束优
由于结构的位移比强度更能体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在设计之初将结构的位移作为目标参数对结构进行设计,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
功能梯度材料(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FGM)是一种新型、非均匀复合材料,它是采用特定的材料制备工艺将具有不同性能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材料按一定的设计要求组合起来,
我国现存木结构古建筑饱经沧桑,遭遇各种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作用,木结构工作性能退化严重。作为传统木构建筑连接与传力关键部位的榫卯节点也不例外,绝大多数也已产生严重变形与
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
振动问题在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振动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被应用,一方面是利用结构自身的振动来达到目的,另一方面是通过控制结构振动来达到需求。对于改变和控制
随着高层建筑的大规模发展,钻孔灌注桩基础成为主要的基础形式之一,但由于施工工艺和技术水平的不完善,桩基施工中往往出现不少的缺陷桩。目前,学术界对缺陷桩的研究主要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