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我国仍然是矽肺危害最严重的国家,接触矽尘的人数、新发矽肺病人、现患矽肺人数均居世界之首。矽肺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学者们曾提出过多种假说,如炎症刺激学说、免疫学说、化学中毒学说、机械刺激学说、硅酸聚合学说、表面活性学说等,虽然每种学说各有其合理之处,但都难以圆满地解释其致病过程。近年来,细胞因子网络在矽肺发病机制中的研究开始成为热点。机体内,Th1型细胞因子和Th2型细胞因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细胞因子网络平衡,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一旦这种细胞因子网络平衡被打破,机体就会出现异常反应和病理状态。本实验通过二氧化硅(SiO2)刺激大鼠建立实验性矽肺大鼠模型,监测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Th1型细胞因子和Th2型细胞因子在矽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核因子-κB(NF-κ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已有很多研究表明NF-κB和TGF-β1在肺纤维化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通过监测两者在矽肺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矽肺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目的:阐明一次性染尘后实验性矽肺大鼠肺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IFN-γ和IL-4在实验性矽肺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NF-κB和TGF-β1在实验性矽肺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可能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矽肺模型,一次性染尘,分别在染尘后第1、7、14、21、28、35d(天)各处死3只模型组和2只对照组大鼠,取肺组织制作组织切片。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IFN-γ和IL-4在18例实验性矽肺模型大鼠和12例正常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IFN-γ和IL-4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和TGF-β1在18例实验性矽肺模型大鼠和12例正常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对NF-κB和TGF-β1的表达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一次性染尘后第1、7、14、21d时,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IFN-γ表达显著增强(P<0.05),IL-4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染尘后第28、35d时,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IFN-γ表达有所减弱,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IL-4的表达量明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染矽尘后第1、7、14d时,矽肺大鼠肺组织中NF-κB和TGF-β1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二者表达水平都于21d时开始下降,28d时二者表达水平接近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至35d时,NF-κB的表达明显减弱,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GF-β1的表达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实验早期(1-21d),Th1型细胞因子IFN-γ表达明显增加,表明矽肺大鼠体内以Th1型细胞因子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为主;而实验后期(28-35d),Th2型细胞因子IL-4的表达显著增强,同时IFN-γ表达有所减弱,说明矽肺大鼠体内细胞免疫反应开始降低,以Th2型细胞因子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开始增强。矽肺模型建立后的早期(1-14d),NF-κB和TGF-β1的表达均明显增强,说明二者可能参与早期矽肺纤维化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