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伴随着我国居民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参与到A股股票市场的投资中。在经历了2019年股票市场上半年的“牛市”以及下半年的“熊市”之后,大部分个人投资者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但也不乏投资者在这样波动的市场中依旧获取收益。同样的市场环境下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说明个人投资者的特征可能会对股票投资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打算通过实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个人投资者特征是否会影响投资者参与股票投资的决定;二是个人投资者特征是否影响投资者在股票市场的参与程度;三是个人投资者特征是否影响他们的股票投资收益。本文以行为金融学理论为基础,首先整理相关文献综述,对国内外有关个人特征对股票投资影响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对行为组合理论、前景理论、处置效应、生命周期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概述,根据相关理论进行影响机制分析并提出本文假设。其次,本文通过西南财经大学2017年家庭金融调查问卷数据对受访户主进行个人投资者证券市场股票投资活动的实证研究。本文的实证部分使用Probit、Tobit、有序Logit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模型,主要考察了风险偏好、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特征对个人投资者的股票投资参与、股票投资参与程度及股票投资收益产生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发现,风险偏好、年龄、性别、教育水平这些个人特征对股票投资活动产生显著影响。风险偏好越高的投资者越倾向于参与股票投资活动,并且参与程度较高,也更容易取得收益;年龄阶段的改变使投资者的股票参与程度发生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投资者的股票参与程度呈倒“U”型分布;女性投资者更容易参与到股票投资活动中,并且参与程度更深;投资者的受教育水平正向的影响了投资者决定是否参与股票市场以及参与股票市场的程度。最后,本文在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1)个人投资者应加强对股票投资相关的学习,提升自身的金融素养,在进行股票投资时保持交易理性;(2)政府机构应定期组织针对投资者的金融培训工作,加大对广大个人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普及力度;(3)金融中介机构应完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对不同特征客户做好标签化管理。投资顾问及客户经理应及时根据系统反馈信息为客户做好服务,为个人投资者客户提供必要的金融知识讲堂,做好个人投资者股票投资的引导及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