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对慢性咳嗽病因学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性观察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y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对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和治疗临床应用的作用:进一步了解慢性咳嗽病因的分布;总结应用“指南”的体会。 方法:收集自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专科门诊和综合专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按2005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组发布的我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中的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和原则,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病因诊断和给予特异性治疗。 结果:共92例患者进入研究组,确诊89例,确诊率97%。单一病因79例,2重病因8例,3重病因2例,病因未明3例。包括复合病因在内,总计104例次慢性咳嗽病因,诊断14种疾病。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29例次,鼻后滴流综合征/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19例次,胃食管返流性咳嗽18例次,变应性咳嗽16例次,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8例次,其他少见病因共11例,未明原因3例。89例确诊患者经过针对病因治疗后,82例患者咳嗽症状得到临床控制,占所有确诊病例的92.1%;7例咳嗽症状减轻,占所有确诊病例的7.9%。 结论:①“指南”对慢性咳嗽病因学诊断与治疗的应用有指导应用,按“指南”的原则,慢性咳嗽病因确诊高、病因治疗后临床控制好。②应通过实践,不断修正“指南”,以提高其在慢性咳嗽诊治中的有效性。③广州地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可能仍是咳嗽变异型哮喘、鼻后滴流综合症、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变应性咳嗽、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病因分布有差异,复合病因不少见。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