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及俯卧过屈位MRI动态评估多裂肌形态变化与LDH的关系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对健康志愿者及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intervertebraldischerniation,LDH)患者仰卧及俯卧过屈位腰骶部多裂肌的形态学参数进行研究,探讨LDH患者不同体位MRI多裂肌形态变化的特点,以及多裂肌形态变化在LDH中的意义。
  方法
  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医院43例LDH患者(LDH组)及4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其中男性38例,女性47例,年龄43.2±12.1岁(22~67岁);所有志愿者及患者均行腰椎仰卧及俯卧过屈位配对MRI检查,包括矢状位T1WI、T2WI及轴位T2WI扫描。检查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记录受检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信息。应用ImageJ软件,选择L3-4、L4-5和L5-S1节段轴位T2WI中间层图像,测量并计算多裂肌总横截面积(totalcross-sectionalarea,TCSA)、多裂肌功能性横截面积(functionalcross-sectionalarea,FCSA)、两侧多裂肌CSA不对称性(muscleCSAasymmetry,CSAasy)、多裂肌脂肪浸润比(fattyinfiltrationratio,FIR)及仰卧位与俯卧位过屈位TCSA差值(S-P)。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进行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组间多裂肌形态学参数比较进行年龄校正。仰卧位及俯卧过屈位TCSA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内L3-S1三节段间FIR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图(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评估多裂肌形态学参数对LDH的提示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对照组和LDH组中,L3-S1各节段不同体位间多裂肌TCSA存在差异,仰卧位较俯卧过屈位多裂肌形态增大(P=0.000)。L3-4节段LDH组S-P值较对照组减小(P=0.000);L4-5节段LDH组TCSA、S-P值较对照组减小(P=0.048,P=0.000),而LDH组CSAasy值较对照组增大(P=0.015);L5-S1节段LDH组TCSA、TFCSA及S-P值较对照组减小(P=0.011,P=0.039,P=0.000)。LDH组和正常对照组L5-S1节段FIR均较L3-4及L4-5节段高(P=0.000,P=0.008)。LDH组和对照组FIR从L3-S1有增大趋势,且L5-S1节段较L3-4及L4-5节段FIR显著增大(L5-S1vsL3-4,P=0.000;L5-S1vsL4-5,P=0.008)。ROC曲线结果显示,S-P对LDH具有较高的提示价值(AUC=0.957),高于多裂肌其他形态学参数(TCSA:AUC=0.723;FCSA:AUC=0.704;CSAasy:AUC=0.662;FIR:AUC=0.643)。
  结论
  仰卧及俯卧过屈位MRI可以动态评估多裂肌形态变化,S-P对LDH具有较高的提示价值。LDH患者多裂肌形态变化程度缩小,多裂肌收缩功能减退是引起LDH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学位
期刊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miR-218-5p在高危型HPV感染致癌进展中的作用,以HPV相关宫颈癌为研究对象,为宫颈癌以及HPV相关肿瘤的临床诊断、预后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1.使用R语言分析GSE9750数据库,找出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细胞两者中差异表达基因。  2.进一步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用GSEAv3.0软件KEGG基因集进行基因通路富集分析。  3.GSEA软件分析宫颈癌中NF-κB通路
学位
LYN是src酪氨酸激酶家族中的一员,其表达与病毒感染以及肿瘤的转移增殖有关。为了探究其在高危型HPV阳性细胞中的作用及下游通路,我们在临床上取得高危型HPV阳性宫颈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和高危型HPV阴性宫颈组织相比,LYN在高危型HPV阳性组织中表达升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和westernblotting实验也证实了LYN在人体高危型HPV阳性组织和体外高危型HPV阳性细
学位
学位
目的: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许多证据表明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早期干预可以减缓,甚至逆转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研究表明外源性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能够抑制炎症反
目的:探讨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onbronchialSystemicArteries,NBSAs)在咯血病人中的发生率、解剖特征、与原发疾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Embolization,TAE)后对控制咯血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所有因咳血入院进行CT支气管动脉造影(computedtomographybronchialart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