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是语言学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自莱考夫提出隐喻的认知机制后,隐喻研究就不仅仅停留在修辞层面,更多地涉及到人的心理因素,莱考夫将其看作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工具,这种认知方法为隐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作为隐喻的重要载体,诗歌为概念隐喻理论应用的分析提供了许多语料,而作为中英文诗歌中都较为常见的意象——月亮,其不断变化的自身形象和外在特征提供给中外诗人许多想象。因此,月亮在诗歌中也产生了不同的隐喻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中国诗歌中的月亮隐喻较多见,但大部分停留在修辞审美层面,认知角度较少。英文诗歌中的月亮隐喻则较为少见,中、英文诗歌在月亮隐喻方面的对比研究则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研究分别从《唐诗三百首详析》和《英国诗歌赏析》中收集了含有月亮隐喻的中、英文诗歌各30首,结合概念隐喻理论,试从认知角度对两种语言的诗歌中的月亮隐喻进行对比研究。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作者提出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这些诗歌中的月亮隐喻有哪些?2.这些隐喻有什么相似与不同?3.这些相似与不同背后的理据是什么?通过对收集到的语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作者对这些隐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按照月亮隐喻的不同目的域对其进行分类,再进一步比较他们隐喻的目的域,最后分析比较结果,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所选取的中文诗歌中,月亮可以被隐喻为“爱情”、“女子的美貌”、“孤寂”、“思念”、“怀古”以及“高尚品格”;而在所选的英文诗歌中,月亮也可分为六类,分别是“爱情”、“女人”、“积极事物”、“消极事物”、“变幻无常”和“死亡”。第二,在两种诗歌的月亮隐喻中,他们都有隐喻“爱情”、和“女性相关”的共同之处;而不同之处在于中文诗歌的月亮隐喻通常与人的情感、体验相关,而英文诗歌中更偏重于月亮自身特点和自然规律。并且中文诗歌中的月亮多被隐喻为美好的事物,而英文诗中的月亮“亦正亦邪”。第三,造成这种相似与不同的理据可分为两类:内在理据与外在理据。外在理据来自于月亮自身形态以及自然规律,内在理据来自于东西方诗人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诗人不同的自身心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