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唯物史观的视野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i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程中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社会目标。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已经从一个“利益同质化的总体性社会”,逐步发展为一个“利益多元化的差异性社会”。这便意味着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并不是完全不存在矛盾和冲突的社会,而是在承认矛盾和冲突的前提下,通过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使之达到基本协调与和谐的“和而不同”的社会。   当然,在关于“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问题上,不同的理论学派给予了不同的回答。本论文试着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研究。我们认为:目前我们所倡导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制度的支撑,离不开制度强有力的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着力点和关键,这就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是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进行了说明。   第二章,社会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的空前凸显呼唤制度建构。主要是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冲突和矛盾问题凸显的这一事实,说明社会关系的不和谐,尤其是利益关系的不和谐是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因此,需要制度对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第三章,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制度。对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制度进行了学理分析,提出了制度概念、本质内涵和特征。认为,制度是社会关系的规范化形式,制度是利益关系的对象化形式。   第四章,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和谐社会理论。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时代背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三方面进行了论证和分析,指出合理的制度安排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第五章,制度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这是论文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本章深入论述了制度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主要从四个方面给予了分析:首先,和谐社会的制度蕴意;其次,制度协调社会利益冲突构建和谐社会的优先性;再次,和谐社会制度的主要内容,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四个层面解析;最后,和谐社会制度建构的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逻辑论证法以及史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要面对土地需求量日益增大的现状。土地征收就成为扩充土地的一种基本形式。征收土地是对土地所有权人权利的限制,因此对于土地征收制度,各个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校招生规模逐年适度增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有更多机会迈入大学殿堂,但随着高校收费标准逐渐递增,高校贫困生规模日益攀
学位
公司在法律性质上来说,是依法拟制的法律上“人”,法律赋予了他如同自然人一样的独立人格,依法独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时至今日公司俨然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最为耀眼的主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