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堆肥技术是一种农林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微生物是堆肥发酵的作用主体,是决定堆肥能否顺利进行以及影响最终肥料质量的关键因素。探明堆肥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组成和其变化规律,可为堆肥技术的改良创新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并为堆肥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以食用菌菌渣和油菜籽饼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堆肥周期中堆体温度、p H、电导率、C/N、种子发芽率等理化指标来反映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堆肥技术是一种农林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微生物是堆肥发酵的作用主体,是决定堆肥能否顺利进行以及影响最终肥料质量的关键因素。探明堆肥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组成和其变化规律,可为堆肥技术的改良创新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并为堆肥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以食用菌菌渣和油菜籽饼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堆肥周期中堆体温度、p H、电导率、C/N、种子发芽率等理化指标来反映堆体的腐熟程度,从而大致确定油菜籽饼与菌渣堆肥过程中最适添加比例,为其他类似油菜籽饼的高氮有机废弃物如一些榨油副产物、畜禽粪便等混和菌渣进行堆肥发酵提供参考。同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菌渣堆肥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的组成及动态变化情况,揭示堆肥各时期的优势菌群,为丰富堆肥理论和筛选堆肥发酵菌剂提供有利帮助。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菌渣堆肥无论是否添加油菜籽饼等高氮辅料均能出现发酵现象,且均在12 h内便可进入升温期,而堆体的中心温度达到55℃以上的高温期可长达4~9d。在整个堆肥过程中,p H值一直大于7,总体为缓慢下降趋势,但始终是弱碱性;含水率同样一直呈下降趋势,最后在45%~50%之间;C/N值也均保持下降趋势,符合堆肥发酵的一般规律,最终维持在20左右;种子发芽率数在堆肥周期中一直呈平稳上升趋势,最后达到87%~98%。综合各理化指标进行推断,本次研究的C1、C2、C3堆肥体系均在15天堆肥周期结束后达到腐熟,而Ck、C4的腐熟程度不够。(2)根据Ck、C1、C2、C3、C4共5个不同的分组处理的堆肥理化及生物数据可知:添加油菜籽饼各处理可明显促进菌渣发酵,升温快、高温期长、腐熟程度好等优点,其中C3(20%油菜籽饼)处理的各堆肥指标综合最优,对比Ck、C1、C4处理来看,油菜籽饼在该菌渣堆肥中的最佳堆肥质量比例在20%左右。(3)堆肥的不同时期细菌与真菌的种类和丰度都不同,堆肥前后对比发生显著改变,但是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及多样性要明显高于真菌群落。(4)从门水平看,堆肥初期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四种细菌门为多数的优势细菌门,在高温期阶段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比达到70%以上成为优势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次之,堆肥后期又逐渐恢复至初期细菌门的种类和比值。在真菌门方面,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堆肥整个周期都是属于绝对优势真菌门,其次是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其余真菌门占比非常低,这符合堆肥的材料为食用菌菌渣的实际情况,但是可以发现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的比例在高温期阶段增加明显,也说明它是一个高温期优势菌门。(5)从属水平看,紫单胞菌属(Petrimonas),解脲芽孢杆菌(Ureibacillus)、小杆菌(Symbio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在堆肥初期丰度较高,而当堆肥进入高温腐熟期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嗜粘蛋白-艾克曼菌属(Akkermansi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成为优势属。对于真菌属来说,小囊菌属(Microascus)、黑果菌属(Melanocarpus)在堆肥前期占据优势,而堆肥高温期的优势真菌属为耐干霉菌属(Xeromyces)、田头菇属(Agrocybe),在后期优势菌属转变为毛孢子菌属(Cutaneotrichosporon)、黑果菌属(Melanocarpus)等,但嗜热丝孢菌属(Thermomyces)仍为优势属。
其他文献
为探究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inn.]Presl.)叶片形态特征、光合特性、叶内生菌群落及叶片精油积累的相关性,分别测定柠檬醛型香樟(C.camphora CT.citral)及芳樟醇型香樟(C.camphora CT.linalool)的叶片形态和光合特性;并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叶片精油,GC-MS法分析精油化学成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叶内生真菌和叶内生细菌群落组成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贸易往来频繁,各区域间植物流动便捷,有利于外来植物在原产地之外的区域扎根,繁衍生息。部分外来植物由于所属生长环境优越、缺少天敌制衡,得以肆意扩张,成为入侵物种,对引入地的生态环境、人类健康以及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阻碍农林牧副渔产业的发展、降低物种多样性。外来物种防控已经成为各国科研人员、政府部门以及国际组织共同重视的世界性生态难题。近年来,江西省外来植物数量也在不断增
武功山草甸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山地草甸,武功山山地草甸因其分布纬度之低、草甸海拔之高、生长面积之大,在全世界同纬度同高度的山地中独一无二。但由于近年来旅游业的兴起,基础设施的建设,造成武功山山地草甸部分区域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甚至局部区域岩石裸露,寸草不生,对维护草甸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对保障草甸持续稳定发育、保护草甸优美景观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以武功山核心景区(金顶区域)山地
奶牛养殖场污水含有高浓度的氨氮、总磷、BOD5和COD等,直接排放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当前如何解决奶牛养殖场污水的达标排放问题,是实际生产面临的迫切需求。传统污水处理方法成本高,养殖终端难以接受。本研究旨在通过分离筛选能够高效脱氮除磷的微生物菌株,投入奶牛养殖场污水处理系统中,以便进一步降低终水的水质指标,并降低污水综合处理成本。结果如下:1、从奶牛养殖场原生境中及实验室保
本文对江西省高速公路困难立地边坡植物群落进行现状调查,并在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影响植物群落健康的关键因子即:边坡稳定性、坡向、物种适应性、群落乡土性和坡度。据此提出符合江西省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植被恢复模式,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24条高速公路81个边坡样地群落的植物调查可知,植物共计68科、104属、113种或变种;乔木类植物有37种,灌木类植物有32种,草本类植物有44种
本研究以氯嘧磺隆为唯一氮源,自某磺酰脲类除草剂生产厂废水处理活性污泥中分离出5株高效氯嘧磺隆降解菌。经16S r 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菌株LAM7117疑似新种,菌株LAM2020是疑似新属。基于系统分类学研究可得,菌株LAM7117为Arthrobacter属的一株新种,被命名为Arthrobacter sulfonylureivorans sp.nov;菌株LAM2020所属是首次
昆虫雷达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昆虫生态行为观测技术,并将随着现代雷达探测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昆虫雷达主要为脉冲雷达,利用脉冲收发开关转换存在时间差,可以远距离监测到昆虫的速度、数量、方位等信息。因在距地面百米以内的低空存在探测盲区,而限制了这类雷达对低空飞行昆虫的监测应用。大多数昆虫在低空捕捉食物和繁衍生存,昆虫活动区域主要在作物冠层以上至几十米以下区间。多普勒雷达能监测在百米高度飞行的昆虫,缺点是工
水稻(Oryza sativa)抽穗期是水稻最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由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共同决定,其中光周期是影响水稻生长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城郊及乡村道路亮化在夜晚给水稻生长制造了多余的光照,形成了光污染,导致光敏性水稻品种抽穗延迟或不能抽穗。本研究旨在探索光污染对水稻抽穗期的影响,发掘光污染条件下的抽穗期基因,为培育光周期钝感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利用光周期敏感轮回亲本Sasanis
土壤重金属的原位修复技术在我国被广泛的应用,其中有机物料还田配施石灰是对这种修复技术的改进,它既能降低农田重金属污染也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农业化肥的施用,对保障农产品安全以及重金属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采用有机物料-稻草和紫云英还田配施石灰在镉污染水稻土上开展大田实验,探究施加石灰和有机物料对镉在土壤-水稻系统迁移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单施紫云英(CMV)和稻草(S)促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