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集聚对城市土地产出率的影响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XC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作为非农经济活动的集聚地,其经济发展伴随着生产密度和要素使用效率由低到高的转变。由经济集聚所导致的密集经济活动能够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且经济密度较大的地区更有利于地区专业化的实施,同时这也会提高当地的生产率。随着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地区聚集,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持续扩张,这在一方面为城市经济总量的增长提供了支撑,另一方面,城市规模的扩张势必引致城市就业密度和资本密度的变化,并对城市集聚经济效应产生直接影响。城市经济密度不仅反映了经济活动的密集程度,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经济效益。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着合理引导城市经济集聚和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型转变的迫切要求。因此,对城市经济密度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经济密度来衡量经济集聚程度,将空间外部性纳入生产函数,并由此构建反映集聚经济效应的生产函数模型,利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1996-2010年的相关数据,研究经济集聚程度与城市土地产出率之间的关系。主要考察了劳动集聚和资本集聚对城市土地产出率的贡献,并基于经济集聚具有明显的区位特征的假设前提下,构建了城市区位变量的表达式,将空间区位作为影响城市土地产出率的主要控制变量,比较不同区位条件下城市经济集聚及其影响的表现。同时,本文还引入了城市用地规模、人力资本水平、政府干预力度、经济结构、外资密集度等其他控制变量,以综合分析城市土地产出率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资本集聚对城市土地产出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劳动集聚的影响则较弱;与其他因素相反,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与政府干预并不利于城市土地产出率的提升。论文最后就如何解决城市土地产出率现有的问题,以及提高城市土地产出率的途径给出政策建议。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基础理论与模型;第三部分:经济集聚对城市土地产出率影响的理论分析;第四部分:经济集聚对江苏城市土地产出率影响的实证分析:第五部分:结论与建议。
其他文献
旅游业与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引擎。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为城镇化建设建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产业支撑,而城镇化的发展形成旅游业发展所依托的重要载体,二者是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城乡差距拉大,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土地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阻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
随着现代化建设节奏的加快,全国各处承载着缕缕乡愁的传统聚落的保护工作越来越艰巨。而国内著名的山城——重庆,其内部山地聚落数量繁多且独具特色,近年来,这些聚落的发展与更新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休假去了西班牙,回来以后跟我吐槽,在西班牙吃到的海鲜饭还没有在北京吃的好吃:“米饭夹生没有熟,嚼着都嫌硌牙。”  我一听就乐了,国内的餐厅为了适应当地人的口味,对海鲜饭的软硬程度做了改良。其实,“夹生饭”才是正宗西班牙海鲜饭追求的口感。  常有人抱怨欧洲的饮食看起来很美,但要说起中国人最在乎的“主食”,总是绕不开没完没了的面包和土豆,想吃口米饭——难!  然而,在地中海沿岸这几个国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三维电子地图已逐步代替了传统的二维电子地图,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相比而言,三维地图具有便捷、直观、美观等特性,这些优点已经深深吸引着大众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