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脑瘫儿童的睡眠问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睡眠质量提供客观依据,并为患儿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青岛脑病康复医院确诊为脑瘫的101例3~7岁患儿为脑瘫组,以同期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健康检查的100名正常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年龄、性别与脑瘫组相匹配。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评估两组儿童的睡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脑瘫儿童的睡眠问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睡眠质量提供客观依据,并为患儿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青岛脑病康复医院确诊为脑瘫的101例3~7岁患儿为脑瘫组,以同期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健康检查的100名正常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年龄、性别与脑瘫组相匹配。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评估两组儿童的睡眠问题发生情况,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表对两组儿童进行睡眠相关因素调查。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各睡眠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做多因素分析,明确脑瘫儿童睡眠问题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显示,脑瘫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54.5%,高于正常对照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组儿童睡眠习惯问卷总分及频繁夜醒、异态睡眠、白天嗜睡3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组睡眠问题发生率从高到低前三位依次为:就寝习惯不良(71.3%)、睡眠焦虑(28.7%)和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19.8%);正常对照组依次为就寝习惯不良(70%)、睡眠焦虑(29%)和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1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脑瘫组内数据分析显示,女童总体睡眠问题及白天嗜睡的发生率均高于男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形式睡眠问题的发生率无性别差异(P>0.05)。不同年龄脑瘫儿童总体睡眠问题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岁脑瘫儿童就寝习惯不良、频繁夜醒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5岁脑瘫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其他形式睡眠问题的发生率无年龄差异(P>0.05)。不同脑瘫类型患儿总体睡眠问题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频繁夜醒和异态睡眠的发生率较其他类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分娩方式、出生窒息史、新生儿期疾病、脑瘫共患病、父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人均居住面积、母亲睡眠问题为脑瘫儿童睡眠问题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童、剖宫产与产钳助产等分娩方式、有出生窒息史、新生儿期疾病、脑瘫共患病、父亲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人均居住面积低、母亲有睡眠问题为患儿睡眠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1.脑瘫儿童普遍存在睡眠问题,发生率高于正常儿童。2.不同性别、年龄、脑瘫类型的患儿各种睡眠问题的发生情况存在差异。3.脑瘫儿童睡眠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女童、剖宫产与产钳助产等分娩方式、有出生窒息史、新生儿期疾病、脑瘫共患病、父亲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人均居住面积低或母亲有睡眠问题的脑瘫儿童发生睡眠问题的风险高。4.脑瘫儿童的睡眠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建议在康复训练中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影响睡眠的不利因素,改善患儿睡眠质量,有利于患儿的康复治疗。
其他文献
三维数据配准是计算机视觉的基本问题,所谓配准就是变换目标数据使得目标数据和参考数据的点集之间精确配准,它是颅面复原、性别鉴定、民族分类等的基础。三维颅面数据形状和姿态各异,采集方式和环境不同导致点数不一致,部分数据存在非刚性形变,定义和提取颅面数据的特征比较困难,所以要获得精准匹配的配准结果是比较有挑战性的工作。特征点的标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传统手工标定的方法费时费力而且不准确。由于近年来卷积神经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细胞中micro RNA-375(miR-375)的表达情况以及与疾病进展的关系,并用慢病毒载体构建miR-375过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研究miR-375过表达与CIP2A/PP2A到Akt/p-Akt的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结直肠癌的侵袭、迁移、增殖、凋亡等细胞形态学过程产生影响。方法:从临床获取30份临床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购买的三种结直肠癌
DNA作为一种内源性生物材料,由于其可编程性、可预测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已广泛用于构建新型纳米生物载体。目前,利用DNA纳米技术已构建多种尺寸、形貌可控,且对环境刺激特异性响应的核酸纳米机器,并应用于生物成像、生物传感、药物精准输送等领域。本文基于核酸适配体、DNAzyme等功能核酸构建了一种多功能DNA-Au纳米机器,由肿瘤微环境谷胱甘肽(GSH)引发药物释放和纳米金(Au NPs)聚集
目的: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是口腔癌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RhoE作为Rho家族成员,目前被证实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失调,然而对RhoE在舌鳞状细胞癌中表达量变化的研究较少。本实验目的是检测RhoE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合临床数据分析RhoE表达改变对舌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意义,并初步探究机制。方法: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
齿轮箱是旋转机械的关键传动部件,其运行状态将直接影响旋转机械的安全与稳定。一旦出现故障,轻则影响效益,重则导致机毁人亡。齿轮箱通常需要高负荷连续运转,运行环境复杂,导致其产生故障的诱因较多,从而故障概率较高。而齿轮箱中发生故障概率较高的部件当属齿轮和轴承,因此本文将齿轮箱中的主要部件齿轮与轴承作为研究对象,以极限学习机为基础,对特征提取、智能优化算法和模式识别展开研究。主要内容概括如下:针对齿轮箱
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大量的数据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困扰,导致用户选择信息比较困难,因此推荐系统的出现就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决这一出现的问题。由于每个用户都存在于各种社交关系中,所以将社交关系与推荐系统进行结合成为可以有效的帮助人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现实世界中用户不可能存在于一种社交关系中,并且对于该用户来说,并且每一种社交关系对推荐效果产生的作用也是存在差别的,但现有的社
研究目的:微波消融术(microwave ablation,MWA)是局部热消融治疗的一种,也是除手术切除外的第二种可能达到根治效果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可重复、对肝功能影响小等优点。由于微波消融术后无法获得完整病理标本以验证肿瘤是否完全根治,对消融范围的准确掌握尤为重要。本研究探究在单发且直径小于3cm肿瘤的活体实验中使用不同功率微波消融的实际作用范围,为未来临床消融治疗操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
音乐流派转换是指在保留音乐整体内容的基础上,对两种或多种流派音乐进行风格或者演奏乐器转换。音乐流派转换研究可以启发音乐创作者的灵感,是人工智能众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现有音乐流派转换模型主要实现了两类流派音乐间的转换,对于多流派间转换主要通过反复建立两类间转换模型来实现。这种方式易导致模型多,实际应用复杂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多种流派音乐间的转换问题开展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
目的:探讨HER2阳性(扩增/过表达型)乳腺癌中KIF3B表达意义及其与EMT的相关性,分析KIF3B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筛选新型靶分子提供重要的线索和理论依据。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2018年诊断的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60例,统计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中KIF3
目的:对比根据2019版与2014版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判读的结果,分析指南的更新对乳腺癌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2,HER2)基因的扩增状态与蛋白的表达状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并探讨HER2阳性与HER2阴性的乳腺癌之间病理学特征的差异。方法:1、收集2016年至2018年期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接收并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的病例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