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竞争力评价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lab_wal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群的发展在国家乃至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进入21世纪以来,环渤海经济圈因为汇集了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中南三大城市群,其重要性正越来越明显的呈现出来。但是,从其发展现状来看,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和速度都较低,三大城市群在一定程度上仍是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板块在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山东半岛城市群如何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在环渤海经济圈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现有研究,大多着眼于城市群本身,甚至细化到其中的某一方面,缺少对其宽视角的更为开阔的研究,特别是对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研究更为稀少。本文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典型研究区域,以京津冀和辽中南城市群做为比较对象,从环渤海经济圈的视角,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在该地区的竞争力进行评价。  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山东半岛城市群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京津冀城市群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与辽中南城市群相比,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优势体现在经济综合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经营效率与基础设施与环境竞争力等方面,而劣势主要表现为国际竞争力与科技竞争力不强,人力资本匮乏。因此,提高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竞争力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较为均衡,制造业基础雄厚,地理区位上直面日韩,基础设施完善,政策协调容易等方面的优势。二是做好招商引资,扩大对外贸易工作,增加科教事业投入,增强龙头城市辐射带动力,以补足其劣势。在此基础上,山东半岛城市群有望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仍主要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赢得竞
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轧后控制冷却主要参数和目标参量之间的关系并对模型进行训练 ,实现轧后控制冷却终冷温度和冷却速度的预测。利用现场实测数据仿真表明 ,模型有效提高了预
从机械和控制的角度介绍了某厂液压位置控制系统的功能、结构和特点.建立了完善的系统数学模型,研究和仿真了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系统仿真结果与实际动态性能测试结果一致,得
运用ANSYS程序对辊端叉头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 ,找出其危险部位 ,确定其能长期承受的扭矩和短时能承受的最大扭矩。并对辊端叉头的结构和维护提出改进意见。 The ANSYS progr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