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BL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西方教育领域中一种具有系统理论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自2000年以来,关于我国中小学教学运用PBL的研究大量涌现。但是,PBL的研究与实践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呈现出两条难以相交的平行线。本论文旨在研究16年来我国中小学PBL教学的研究水平,弄清楚我国中小学PBL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相交困难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作为应用研究首先要考虑研究对解决教育实践中问题的应用性,涉及到中小学PBL应用研究到底应该研究什么问题。中小学PBL应用研究能否科学、有效的指导实践还取决于研究的方法,研究范式是否采用实证研究范式。如果采用了,实际研究中对具体方法的运用是否规范。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必须在一定理论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设计,否则会会沦为经验的总结,这也就涉及到了另一方面:学理性。研究者做研究的目的很大程度受价值取向的影响。基于这样的思路本研究在文献收集的基础上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经过图表统计发现,我国中小学PBL实践应用研究远远多于理论应用研究,随着时间推移,PBL应用理论研究变化不大,实践应用研究增长迅猛。社会对我国中小学PBL应用研究重视不够,激励投入少,研究者自发研究,选题上师范类高校教师趋向应用理论,中小学教师趋向实践应用研究。对应用理论的研究不能结合中国教育具体国情,对实践应用的研究也和中小学教学实际有脱节。大多数研究者是自发的个人行为,合作研究少。研究成果大多没有阐述选择研究方法的依据,更没有论述具体的操作步骤。研究者进行研究缺乏基本理论的指引,论证过程不严密,导出的论点缺乏推广性。由此得出我国中小学PBL应用研究“应用水平不高、研究方法不规范、缺乏学理支撑”的结论,并就此问题的原因尝试作价值向度的分析。本研究的结果希望可以有助于学界思考如何使PBL研究有效地推动中小学PBL教学实践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