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中日双方的较量开始由军事方面转为经济、金融方面。随着日军对经济发达的华东、华北区域的占领及控制上海、广州等出海口,切断中缅公路,中国内部物资匮乏,物价开始上涨,重庆经济检查大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国民政府希望通过其来实现“物资之调节,物价之平衡”的目标。 在其自1941年3月成立,到1945年5月撤销短短4年左右时间里,重庆经济检查大队先后经历了由行政院经济会议秘书处、国家总动员会议、改组后的国家总动员会议三个不同机构领导的三个时期。 这在三个不同时期,重庆经济检查大队的角色几乎没有改变,其监管范围始终主要是检查违反经济管制行为,检查囤积居奇、投机垄断行为,检查贪污舞弊行为三项。经过对重庆经济检查大队民国档案的具体分析,笔者发现,其监管活动因种种原因,并未取得预期实效,物价上涨飞速,而其最终也不得不在一片骂声中退出了历史舞台。 通过对抗战时期重庆经济检查大队成立及成长过程的简要介绍,以及对重庆经济检查大队具体监管活动的深入研究,笔者认为:重庆经济检查大队未取得实际实效的原因,主要是由其监管职权不独立、缺乏民主法治环境。通过对其经验的总结,以史为鉴,借以给今日承继其物价监管职能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各类具体行政活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