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下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微博(Microblog)已经从当初网民获取信息、发表个人观点的渠道逐步演变为个人意见表达、公共议题讨论、群体维权、舆论场博弈的公共平台。在转型时期社会环境下,各种突发事件、公共议题在微博平台呈井喷之势并形成多元舆论场域,其中均有微博意见领袖的身影。这一群体由于粉丝众多、微博转发评论量巨大、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事件的走向,甚至能够"反转"舆情事件的结果。意见领袖通过对事件的介入、重构等方式对微博舆论场进行分化和动员。他们是具备媒体属性的个体或团队,已然成为微博舆论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以"雷洋案"为例,利用个案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通过梳理微博意见领袖在事件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勾勒出以雷洋案为中心的传播图谱,从中梳理出主导此事件舆论走向的意见领袖并进行具体分析。笔者运用新浪微舆情和北京大学PKUVIS微博可视分析工具对微博信息进行抓取、分析,并对主导舆情走向的意见领袖职业背景、个人经历、观点倾向等方面进行挖掘和呈现。舆情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并不是单向度的线性演变过程,更多的是与网络社区、传统媒体以及线下的行动相互交织而绘就的复杂网络图谱,因此当我们的目光聚焦于"雷洋案"时需要我们将纷繁复杂的线上线下活动进行抽丝剥茧、化繁为简。笔者将依托意见领袖所面临的三个方面舆论环境来对事件进行具体分析:一是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在某些事件中的冲突和对立使得微博意见领袖具有鲜明的舆论引导特征;二是微博意见领袖之间因为政治立场、文化背景、个人利益等方面的差异,在涉及司法案件舆情事件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相互竞争和博弈的微妙关系;三是微博意见领袖由于舆情事件的敏感性,会不同程度受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涉,需要通过相关引导技巧来规避事件的敏感性,最终回归对案件本身的关注。本文所研究的"雷洋案"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大,意见领袖在整个事件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最终推动该事件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得以解决。因此从这一案例中总结出意见领袖舆论引导的策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对该案的梳理,总结出意见领袖对此类舆情事件舆论引导的四个策略:第一,舆论场话题的议程设置,主要通过意见领袖议程设置的技巧和延续话题的热度来突出事件的重要性;第二,拓展传播渠道,通过与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来扩大意见领袖舆论影响力;第三,在社会心理层面,通过雷洋案唤醒中产阶层普遍存在的焦虑与不安,从而影响和调动这一阶层的情绪,引发情感共鸣来最大限度的调动公众参与事件的全过程;第四,对议题进行拓展讨论,无论是对保障公民生命权的诉求还是对警察执法权限的探讨,都蕴含了民众对依法治国的期待。在当下多元舆论环境,打通两个舆论场交流和沟通渠道需要多方面努力,特别是以微博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需要自我调控和自身约束。由此微博意见领袖扮演了重要的调控者和管理者乃至组织者的角色。在构建理性、平和的舆论环境中意见领袖也面临着内外困境,要更好的发挥其舆论引导作用,本文尝试提出以下建议:法治化思维强化责任意识;扩大包容度,拓展言论多元化;自我约束,强调底线意识;参与线下活动,提升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