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足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本应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接受教育,快乐学习的,但是由于触犯了法律,不得不接受特殊的教育和管理。失足少年之所以会触犯法律有各个方面的原因:家庭关爱和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不科学不合理、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少年自身的弱点都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家庭内部矛盾对未成年成长不利,家庭一旦出现矛盾并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就容易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物质满足取代家庭教育,一些家庭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忽略孩子的精神需求,容易使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部分父母自身素质偏低,文化层次不高,教育方法失当,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是孩子学习的对象,父母都做不好如何要求孩子做好。部分学校的教育偏离教育本身,片面地一味追求升学率,部分学校开展的法制道德教育不够全面深入,学校与家庭没有很好的配合,部分学校缺乏对教师素养的培养、部分教师素质相对较低,这些学校原因也导致失足少年走上违法犯罪之路。社会不良文化和不良风气也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失足少年年龄较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形成,爱感情用事,盲目冲动、单纯好胜等等,对于是非对错的判断还不成熟,一旦把握不好就会走向犯罪。失足少年还存在着和普通的成年罪犯不同的自身特点:犯罪时普遍年龄较小、文化较低;暴力犯罪开始增多;未成年女性犯罪开始上升;犯罪的手段呈现成人化,高智能犯罪崭露头角;团伙犯罪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特点都要求我们教育改造部门采取和普通罪犯不同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对症下药”是对失足少年进行科学合理教育与管理的有效途径:全面开展法律教育,增强失足少年的法律知识,形成守法的意识;全面开展文化教育,提高失足少年的文化水平,为今后的其他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增强失足少年的抗打击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全面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使失足少年成为具有良好道德的优秀青少年;全面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培训一些社会需要的又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劳动技能,为失足少年重新走向社会做好技能准备。地理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失足少年的改造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知足少年中开设地理课程可以开阔少年的胸襟,增长少年的认识,培养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操。IV地理教育能更好的让失足少年热爱生活、珍惜生活。教育和管理的过程是拯救、感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监管改造部门和家庭、社会、学校一起合作。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把孩子教育好利国利民,把失足少足少年改造好有利于我们社会稳定、家庭和谐、国家富强。